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月亮的心愿》教学设计

《月亮的心愿》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14

《月亮的心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女、气、去、大、早、亮”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

教学准备:两幅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师板书“心愿”,理解“心愿”,说说你有什么心愿?

2.你知道月亮有什么心愿吗?

出示图一,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出示图二,这幅图上又画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初步感知课文)

3.师总结:老师有一个发现,两幅图上,月亮的表情不一样,看了这两个小女孩的家,月亮会怎么想呢?今天我们就学习8.《月亮的心愿》(齐读)

二、感知性阅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用“=”划出本课的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读拼音、问同桌、查字表、猜一猜等)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小黑板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自由读,男女生分读。

(2)擦拼音,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

4.小组合作读课文,在读中巩固生字,注意多音字“得”

三、读后悟,读后思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问的?

四、再现生字,复习巩固

教学反思:在课文的开头,我板书“心愿”,采用提问型的方式,先是问他们“心愿”的意思,再让他们具体说一说自己的心愿有哪些?这种结合实际的问题会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去思考问题,我觉得这种教学的引导方式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是可以再运用的。之后,我贯穿新课标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观察能力。在观察之前,我告诉他们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学生忽然就觉得特别的惊奇,他们会忙着问我发现了什么,我就顺势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他们就显得很积极,很愿意去寻找答案。之后我让他们自由朗读课文,并初步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想一想该如何记住这些字,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式,学生能很快地想出了多种的方式去识记生字,这样学生对字自然能印象深刻的多,我让认的最快的学生来当小老师,去教全班的学生,这个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就忽然提高了,进一步巩固了生字词,之后我让学生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让他们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想问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文章便有了初步的认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一名学生带读。(或指名读)

小朋友们,月亮姐姐去了两个小女孩的家,她们在干什么呢?(自由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月亮姐姐来到了第一个女孩的家。齐读第1-2自然段。

2.(1)用“自言自语”说话。

(2)这时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3.月亮姐姐来到了第二个女孩的家,读第3-8自然段。(同桌读对话)

(1)用“悄悄地”说话。

(2)月亮看了第二个女孩的家,它的心愿又是什么?

(3)指导朗读对话。

4.那么最后到底结果怎样呢?齐读最后一段,理解“艳阳天”

5.说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三、再现生字,书写指导

四、拓展练习:两个小女孩走在郊游的路上,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教学反思:由于上节课中“小老师教读”的模式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激烈的辩论会
分别
可怜的我
温暖的心
在生活中学语文
我的学校
妈妈的爱
竟选纪律委员
卖烧饼的叔叔
日记一则
李欢,我想对你说
今天我值日
日記
精彩童年
我的校园
关于多媒体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高职学生错别字现象刍议
关于大学新生新学习生活的心理调适法研究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现状分析
关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开放大学模式的探究
试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贸易人才的专业素质培养
关于廉政教育与大学生党员发展相结合的模式探讨
简论高职教师科研素质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关于高职学生要注重内外兼修全面发展
试论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思考
试析心理训练对排球运动的影响及作用
对于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探究
试论高校新闻专业外国文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大学生消极情绪表达的引导和教育
试析仿真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对初次参战的第45师士兵们的训话
什么是演讲
他用生命书写新闻──追记“爱岗敬业的好记者”甘远志
梁启超对儿女的教育与影响
《梁启超史话》序
梁启超是第一个使用“神话”一词的人
梁启超在文学和史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世纪人物回顾·梁启超
梁启超的故事
文体知识:演讲稿
梁启超探索
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
梁启超生平活动大事记
梁启超壮年逝世的原因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