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赤壁赋》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3熟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2语言运用的妙处。
三、教学课时:三课时
四、对本单元的整体思考:
本单元为古代散文,三篇之中《赤壁赋》文学色彩最为浓厚,
又在全单元甚至全书的最后。无论从单元编排的角度还是从三册为“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教材编写者建议用三课时教读都是非常合理的。
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我认为既要考虑文学作品的本质特点,又要揣摩课文的个性特征。文学即人学,是人的感情、思想与自然(绝非仅仅是自然景物)、社会和谐共处,相互激活,相互欣赏,相互提高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必须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结合创作时具体的时间、地点来进行。对于这篇课文而言,则还需把握作者从1080年初贬黄州到1082年秋游赤壁创作此赋期间情感思想起伏变化的心路历程,把课文当作这条线上的一个点来理解。再一个,就是这篇课文的重难点,从编排上看,这也是整个单元的教学重点,起到收束整个单元的作用。最后,古代文学作品一般都是适合朗读的,这篇课文要求全文背诵,积累是新教材、新大纲一个突出的重点,因此应该把朗读、背诵贯穿到教学过程
之中完成,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投影以下文字):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板书课文题目
(二)教师配乐朗诵全文,要求听准字音,听出节奏,听教师对文章感情变化的处理。
(三)投影展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1着重体会景与情及内在联系。
2熟读并背诵一、二段。
(四)学习第一段
1抽读第一段,正音。
2全体朗读一遍。
3划出写景的句子,两人讨论,形成一个整体画面。要求能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将这个画面描述出来。可以打腹稿,也可以拟个简单的提纲,目的在于通过想象再现东坡先生的此时此地此景。请一个同学描述。
4投影一幅画面小结第一段的景物特征:澄澈、幽美。
(五)学习第二段
1抽读第二段,其他同学默读并正音。
2教师引导。如此幽美的自然环境中,作者的心情如何?请在此段找一个词概括。
3作者写了饮酒放歌之乐后,接着写谁?箫声如何?请找四个词概括,并分别组词。(哀怨、思慕、啜泣、倾诉)
4歌是欢乐的,而箫声却如此悲愁。此处有一个问题,从行文看,“主乐客悲”是明显的,而正文前的提示却说作者“力求排遣苦闷”,这个矛盾应该怎样解决?请大家认真思考之后讨论,用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假如有难度,可结合提示中“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这一句话思考。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客的苦闷就是苏子的苦闷,问答的过程其实就是苏轼自身思考、排遣的过程。
就在此处,作者的心情由乐转悲了。
5其实,作者的心情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本文中,而是贯穿在被贬到黄州后的所有作品中。我们来共同感受一下。投影两词:《卜算子》和《定风波》。教师简述如下:第一首词作于公元1080年初贬黄州之时。写出了苏轼经历人生重大打击后孤苦凄凉而又惊魂未定的感觉,与本文表达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第二首词写于公元1082年三月,此时的苏轼已经能够坦然面对甚至享受人生的风雨了,最后一句最能概括全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而这些情感变化合在一起恰好说明了苏轼抒写的是自己的真性情,苏轼的人生是真实的人生。
(六)小结两段
(七)下面我们利用剩余的时间背诵一、二段
1对于古文,我们一定要做到在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
2组织朗读。
①全体齐读两段,要求不错一字,读出感情。
②分成两组,各读一段,要求一组读时另一组默读。
③分男女生读,要求一组读时另一组丢开课本试背。
④学生自读三遍。
3组织背诵。
①教师投影背诵提示一,学生根据提示自背一遍,再齐背一遍。
②投影背诵提示二,全体齐背一遍。
③抽两位同学检查背诵情况。
④总结背诵方法:重点词提示法;层理思路法;韵脚法;句式法;想象画面法等。
(八)小结本课,投影板书。
写景
抒情
乐
悲
这节课我们共同感受了苏轼初游赤壁的情怀,至于东坡先生为什么由乐转悲,又为什么总是能很快超脱,答案就在下节课,后两段苏轼对人生的诠释对我们会有更大的启迪。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那是一首歌
- 橙子的香味
- 读《矮个男孩和高个男孩》后感
- 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 我是谁?
- “烟鬼”老爸
- 我们需要轻松
- 让爱走进我们的心灵
- 我给“蚊子”颁个奖
-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小狗
- 分享快乐
- 读 纪昌学射有感
- 安全在我心中
-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 三国演义读后感
- 营销总监的辞职信
- 装饰员工的辞职报告
- 职员的辞职报告
- 研究会记者的辞职报告
- 电视台工作人员辞职报告
- 空调公司员工辞职报告
- 协和职员的辞职报告
- 公司职员的辞职报告
- 杂志编辑的辞职报告
- 客服人员的辞职报告
- 学生会常委的辞职报告
- 铁路企业职工的辞职报告
- 集团公司职员辞职报告
- 公司员工的辞职报告
- 公司职员因身体原因的辞职报告
- 关于高职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 试析职业院校学生“软能力”的培养
- 关于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创业教育之探索
- 关于服务产业集群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之特色研究
- 试论美国\加拿大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关键词
- 关于语域语块与外贸英语教学
- 关于构建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的思考
- 试析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欣赏课教师的素质要求
- 析“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深化研究
- 表演:析幼师语文口语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 试论构建有效的独立学院治理结构的思考
- 试论诗歌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 关于多元需求的职业教育统筹合作发展体系创新
- 关于国外经验对我国政府主导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启示
- 关于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与自我调适
- 《高二新教材——外国诗四首》——《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
- 《宇宙的未来》教案设计
- 《纪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3
- 边城
- 《离骚》教学设计2
-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学设计2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2
-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
- 《离骚》
- 《老王》
-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
- 人生的境界
- 故都的秋
- 《纪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1
- 《离骚》教学设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