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语文教案-《拿来主义》微型教案
【定位】
比喻论证等论证艺术,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语文实践、探究侧重于理解什么是“拿来主义”和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并能运用文中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本单元由一篇杂文、两篇散文和一篇悼词组成。背景距离学生较远,内容隐晦,思想感情含蓄委婉。教学应引导学生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揣摩,进而理解课文。
【切入】
1.怎样走近鲁迅和这篇杂文?
课前布置:对于鲁迅,你了解多少呢?简要为我们介绍;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他不少文章,你能分类列举一些吗?因鲁迅先生的杂文有很强的针对性,结合这几个问题再介绍有关背景,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怎样走近“拿来主义”?
(1)由课外阅读引入课文,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课外阅读兴趣很浓,阅读范围比较广,古今中外的作品都有。我们在接触的时候,采取怎样的态度才是正确的呢?
(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艺术、生活习惯等等也随之大量介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
【探究】
1.学生读了标题之后思考三个问题: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么“拿来”?
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问题。点拨并让学生揣摩第7段“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一句话的含义。
2.让学生想一想“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指什么事物。
这几个问题是难点,让学生阅读、讨论、交流,教师特别点拨“鸦片”“烟枪和烟灯”的含义及其比喻意义,还要想想这些事物与什么样的文化遗产有何相似之处。
3.对待“大宅子”的态度有几种?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作者的这种主张?揣摩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
明确:孱头,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昏蛋,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废物,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投降主义;拿来主义者,“拿来”!
4.在探究中进一步明确“拿来主义”者对待这些事物的态度。
(1)对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鱼翅”——吸收;(2)对文化遗产中精华、糟粕互见的部分“鸦片”——批判地吸收;(3)对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烟枪和烟灯”——留一点作历史的反面教材,绝大多数应当清除;(4)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姨太太”——坚决抛弃。
以上几个问题的探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重在揣摩语言,让学生慢慢比较、辨析、品味、理解,教学不可操之过急。
5.作者为什么主张要实行“拿来主义”,是用什么方法回答的?
“鲁迅的杂文像匕首”,结合这一问题,让学生看他的“匕首”是怎样一步一步扎进敌人心脏的,也是对“破”的论证艺术的理解。重在形象地理解,不死扣字眼。
(1)让学生明确思路:先揭露“送去主义”的危害来批判“送去主义”,再揭示“送来”产生的祸患,说明“拿来”的必要。
(2)抓住第1段让学生分析:作者是怎样批判“送去主义”的?
(3)重读3、4两段,想想一味“送”去究竟有什么坏处?
(4)说说“抛来”“抛给”“送来”各指什么意思,和“拿来”有什么区别。
6.怎么“拿来”?阅读第10段,想一想这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么问题?
明确:(1)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2)怎样“拿来”?(3)“拿来”有何意义?(4)怎样才能做到“拿来”?(5)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
再让学生理解本段对全文的作用。
7.本文阐明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并没有枯燥地讲述理论,写得轻松活泼,很有趣味。作者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取得这样的效果呢?
阅读第8、9两段,明确在这里用了比喻论证。再理解全文运用了类比论证(第3段)和对比论证(第8、9段)的作用和效果。
8.体会本文语言特点。
重在对有讽刺、幽默、反语等特点的语言的深层含义理解和情感体味。如“进步”是反语,表现了作者对“送去主义”的嘲讽。“大师”“捧着”“几张”“一路挂过去”“发扬国光”“传道”等都表现出嘲讽的感情。联系第1段的内容应理解第3段的“丰富”“大度”“不算坏事情”是对“送去主义”的讽刺等。
【拓展】
想一想,议一议,辩一辩。
1.有人说“开卷有益”,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面对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书籍,运用今天所学的观点,谈一谈你准备怎样阅读。
2.“拿来主义”的思想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比如,生活中我们交朋友,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请用“拿来主义”的观点谈一谈我们应怎样结交朋友。
3.辩论会:辩题为“上网对中学生成长有益”和“上网对中学生成长有害”。
【实践要点】
1.理解“拿来主义”,培养思维能力。
题目是引导读者理解作品的一把“钥匙”,运用这一“钥匙”才能“打开”理解作品的“大门”,让学生分析清作者反对什么,主张什么。全文采用了如剥笋般逐层深入的方法,至于分析问题,采用逐层排除法,即先排除“送去主义”,再排除“送来”,又排除“拿来”时的三种错误做法,最后推出唯一正确的做法是“拿来主义”的态度,就使人无可辩驳。让学生理清思路,才能理解课文。
2.揣摩语言,借鉴智慧。
鲁迅的杂文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本文语言犀利、幽默。犀利,是三言两语,甚至一句话、一个字就能深刻揭示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幽默,是敏锐、机智和含蓄、委婉的结合物,使文章在论辩中还显示出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风度。文章题目大,道理深,却能以小喻大,深入浅出,既令人信服,又使人受到感染,这都是幽默的力量。这些都来自对事物敏锐深刻的观察和思考,来自对敌人和旧事物的憎恶痛恨。我们应当透过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智慧。教学要善于举现实事例,形象地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反复揣摩语言的意味,并贯穿在教学过程 之中,不要纠缠在特点的归纳上。
3.“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学习“拿来主义”,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启发思路,借鉴智慧,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处世”等。教学要由课堂走向课外,学以致用,由本文所提倡的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联系改革开放大潮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和学生的学习、做人、做事等,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辩一辩。课堂要呈开放性,避免枯燥艰涩的说教,一洗沉闷之气。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解放自己的感觉真好
- 21世纪的生态环境
- 参观杭州野生动物园
- 妈妈,我想对您说
- 游野生动物园看动物大世界
- 未来的海底世界
- 是的,我“怕死”
- 日记一则
- 溜冰
- 童年趣事
- 我最喜欢的昆虫——蜘蛛
- 孙小圣别传
- 科技发达的世界
- 我发现我有一个新潮奶奶
- 假如三天后地球会爆炸
- 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 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现况及影响因素
- 镗铣加工中心关键零部件设计
- 新形势下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新疆车排子凸起稠油井作业定额适应性分析与对策
-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 来一场“洗肺之旅”,然后更好地爱城市
- 让我们穿着拖鞋去高大上!
- 试述电网调度管理及安全运行
- 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
- 百事公司大中华区:搭建西部女性发展之路
- 浅论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的探讨
-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引才引智的可行性分析
- 肺感染合并真菌感染138例观察报告
- 探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及措施
- 指示教学法初探_语文论文
- 控制论与语文教学方法_语文论文
- 拼音教学方法初探_语文论文
- 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三部曲"_语文论文
- 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全面提高学习能力_语文论文
- 按照学的规律教——陈日亮阅读教学实践述评_语文论文
- 指导分段应循序渐进_语文论文
- 按照新教材的要求教好“老”_语文论文
- 指导学生背诵五法_语文论文
- 指导学生观察四重奏_语文论文
- 提炼论点的思维导向_语文论文
- 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之我见_语文论文
- 指导低年级学生造句的实践_语文论文
- 提问和阅读理解_语文论文
- 提高初中语文复习教学效率的实践与思考_语文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