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13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3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质疑,对课文中难以理解的词句解难。
2.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的义项。
[教学步骤 ]
一、检查复习
①提问:烛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评价。
(学生思考、讨论)
回答: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
②集体背诵全文。
二、引导学生质疑,词语解难
(给学生5分钟时间,将难理解的语句画出,并提出来)
学生提问:“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中的“于”应如何理解?
明确:“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中的“于”是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对于”。“于晋”,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介宾结构后置,按现代汉语的语序应是:以其于晋无礼。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贰于楚也”句中的“贰”指从属二主,“于”是介词,引出二主之一的“楚”。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又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中的“于”根据语境,只能译成“对”。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佚之狐对郑伯说,可见语境不同,词义会发生变化。
学生提问:“晋军函陵,秦君汜南”中的“军”在句中该如何理解?
明确:“晋军函陵,秦君汜南”中的“军”原为名词,由于它后面带了宾语“函陵”“汜南”,在此句中用为动词,当作“驻扎”讲,应译为: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这种活用现象在文言文中很常见,课文中的例子也不少。
又例:“越国以鄙远”中的“鄙”“远”。“鄙”原为名词,当“边邑”讲,但在句中根据语境应活用为动词,当“把……当作”讲。而“远”原为形容词,但在句中指“郑国”,所以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成现代汉语应是: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边境。
再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句中的“东”“封”均为词类活用。“东”原为方位名词,在句中译为“向东”,名词作了状语。“封”原为名词“疆界”,在句中活用为动词,当“把……当作”讲。翻译成现代汉语应是:它已经向东,把郑国当作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词类活用现象在文言文中常见。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例句 出处 类型 释义
1.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赤壁之战》 名词作动词 名词“事”用作动词:服侍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名词作状语 名词“箕畚”用作动词“运”的状语,表说用的工具
3.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捕蛇者说》 动词作状语 动词“嗣”用作动词“为”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状态
4.京中有善口技者 《口 技》 形容词作动词 形容词“善”带宾语“口技”,在此作用动词:擅长
5.醉醇醲而饫肥鲜 《卖柑者言》 形容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肥、鲜”均充当“饫”的宾语,用作名词:肥肉、鲜鱼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词类活用纤现象,同学们要在多次的翻译实践中,摸索其规律。
提问:“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句中的“而”应如何理解?“是”当什么讲?
明确:“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句中“而”,根据具体语境应译为“才”。“是”在古代汉语中为指示代词当作“这”讲,因是个判断句,所以译为“这是我的过错”。
三、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义项
(先检查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的情况,然后进行归纳)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1.若
例句 出处 释义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刻舟求剑》 像
曾不若孀妻弱子? 《史记·陈涉世家》 比得上
若宗师之文,则惩时人之失又失之者也 顾炎武:《文章繁简》 表转折“至于”
若潜师而来,国可得也 《左传·殽之战》 表假设
2.说
例句 出处 释义
是说也,人常疑之 苏轼:《石钟山记》 说法
说备使抚表众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劝说
请说之 《墨子·公输》 陈述
公输盘不说(同“悦”) 《墨子·公输》 高兴
3.辞
例句 出处 释义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史记·廉颇蔺相如传》 婉言
近者奉辞伐罪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命令
皆好辞而赋见称 《史记·屈原列传》 文学(词、赋)
动以朝廷为辞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借口(由“言词”引申为“托词”)
今者出,未辞也 《史记·鸿门宴》 告别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 推辞
4.鄙
例句 出处 释义
蜀之鄙有二僧 彭端淑:《为学》 边远的地方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边境
在外监使牧守亦皆贪鄙成风 洪迈:《方腊起义》 昏庸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诸葛亮:《出师表》 浅薄
5.微
例句 出处 释义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史记·屈原列传》 含蓄不露,微妙
岭峤微草,凌冬不雕 《梦溪笔谈》 微小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微颔之 《卖油翁》 稍微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不
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如果不是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史记·荆轲刺秦王》 即使不是
6.之
例句 出处 释义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史记·项羽本记》 他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韩愈:《马说》 它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 柳宗元:《捕蛇者说》 自己
荆之地,方五千里 《墨子·公输》 的
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 用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例句 出处 释义
慎之! 徐珂:《冯婉贞》 仅补充音节
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输》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顷之,烟炎张天 《资治通鉴·赤壁之站》 助词,用在时间副词之后
诸将请所之 《资治通鉴·李愬雪夜入蔡州》 到、去
从以上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梳理可知:切实地掌握和理解课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词语,非常重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学们一定要重视对文言词语的积累。
四、布置作业
1.巩固背诵课文的成果。
2.借助古汉语词典进一步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
[板书设计 ]
郑 危在旦夕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烛之武 夜缒而出 秦军乃还
(义勇) 智说秦君
转危为安 晋亦去之
[延伸阅读]阅读《晋公子重耳之亡》,进一步了解与本文相关的历史史实。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假如我是一名工程师
- 白衣天使——爱的奉献
- 假如我是哈利波特
- 在看奥运会的日子里
- 假如我是齐天大圣孙悟空
- 我是一棵树
- 假如我是一个科学家
- 真想变成朵朵白云
- 假如我是孙悟空
- 假如我是孙悟空
- 春姑娘
- 啊,那洁白的粉笔屑
- 夜
- 假如没有水
- 雪花
-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综合防治
- 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 浅谈龙虾稻田养殖技术
- 严冬日光温室黄瓜流胶病的发生与防治
- 玉米常见虫害的防治方法
- 玉米生理病害的发病原因与防治
- 银杏树的盆景制作技术
- 番茄裂果发生症状与防治技术
- 茄子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法
- 泌阳县小麦玉米轮作平衡增产技术中品种搭配与施肥方法
-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建议
- 马铃薯黑胫病与病毒病防治要点
- 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研究
- 浅谈如何使玉米高产
- 谈玉米田杂草处理
- 阿德的梦教学反思最新
- 恐龙的灭绝教案九附点评教学案例
- 恐龙的灭绝教案精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二下语文园地八之教材分析名师推荐
- 恐龙的灭绝教案十教学案例
- 阿德的梦-教学实录
- 身边的科学教案设计一名师推荐
- 恐龙的灭绝教案六教学案例
- 课外阅读:达尔文探索生物链 教学案例
- 31恐龙的灭绝教案一教学案例
- 恐龙的灭绝教案七教学案例
- 32阿德的梦相关知识最新
- 课外阅读:神话般的梦想——前苏联科学家发明人造地球卫星的故事最新
- 33语文园地八教案设计一名师推荐
- 部分恐龙专题学习网站教学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