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荷塘月色》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结合本单元的推荐阅读,由学生自己向同学推荐自己所读过的朱自清的散文,导入 课文。

二.自主·合作·探究

1. 自读感知

(1)布置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或者书籍查找朱自清的生平作品以及的创作的时代背景,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结合学生发言适当补充。

(2)整体感知:多媒体课、录音带或教师配乐范读,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把握全文感情基调;学生自读,边读边作圈、点。

2. 理清本文的感情线索

(1)引导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找出表明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并归纳出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2)明确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颇不宁静——寻宁静——暂得宁静——失宁静

本文写到结尾,作者的心情其实并未平静下来,为何他“心里颇不宁静”呢?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可根据当时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性格等分析,有多种原因,但要在文中找到根据。

3. 探究阅读

(1)结合初中时所学过的朱自清所写的散文《春》,自由讨论:《春》与,比较喜欢哪一篇?

(2)当你心情郁闷时如何排遣烦恼心情的?请你向朱自清推荐一种更好的排遣方法。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记录发言结果。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荷塘月色图,提问:请两位学生谈他们印象中的荷塘景色。教师引入:我们学习散文重在鉴赏品味语言,理解散文的意境。有人把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文称为“白话美术文”,这体现了他散文的什么特点?

点拨:绘画美。第4、5、6节体现了这个特点。现在我们不妨把作者手中的笔看作是摄影机的镜头,看看他是从哪些角度来给荷塘拍照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

1.语言鉴赏:

(1)朗读第4、5、6节,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安排镜头的?

第4节:远→近,上→下,静→动; 第5节:上→下,正面→侧面;

第6节:外→内,远→近→远。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引导学生细心品味这三段文字,发挥想象力,把“文字看出一幅画来”(叶圣陶语),让学生说出感受最深的语句并作欣赏分析。

学生自由发言,畅谈自己的感受,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谈。

师生共同探讨:整个画面景色素淡静谧和谐,有一种朦胧之美,明确是借景抒情,“宁静”之外境,显“颇不宁静”之内心;受用“宁静”之喜悦,向往自由之人生。

教师明确: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带给人多重的审美感受。一是“通感”,二是“比拟”,三是叠音词,并结合课文中的例子向学生说明。

(3)让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充分体会文辞的优美。

2.文学层面鉴赏

让学生背诵自己知道的有关描写荷花的名句,联系古代文人如李白、周敦颐、杨万里等人的咏荷诗文,明确荷花在文人笔下一直是高洁人格的象征,体会作者笔下荷花寄寓之意,体会荷月之美景与作者之品格的相通处。

三、探究:

1.交流活动:根据你的理解为荷塘月色的画面配上适合情境的乐曲,并且轮流上台配乐朗诵4、5、6节,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课外拓展阅读:阅读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与作比较,并写出比较心得,分小组进行交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开国大典》观后感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5)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9)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
《开国大典》观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
《灯光》梗概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名著故事梗概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6)
《雪孩子》故事梗概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10)
总监理工程师2010年个人述职报告
煤矿通风技术员述职报告
2010年度工程总监述职报告
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述职报告
工程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工作述职报告
建筑工程师述职报告
建筑公司工程部经理年终述职报告
助理工程师转正申请
建筑公司工程部经理述职报告
工程部文员转正申请书
物业公司项目经理转正工作总结
建筑工程项目部经理述职报告
某公司技术总工述职报告
土建工程师述职报告
助理工程师职称评定述职报告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一
《要下雨了》教学难点
《要下雨了》整体阅读感知
《要下雨了》教学重点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二
《要下雨了》考点练兵:积累篇
《要下雨了》重点字词的意思
《要下雨了》教学目标
《要下雨了》重点问题探究
《要下雨了》随堂练习:巩固篇
《要下雨了》写作指导
《要下雨了》考点练兵:阅读篇
《要下雨了》相关资料
《要下雨了》随堂练习:提高篇
《要下雨了》重点字词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