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14
短文两篇
教案示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篇上好的散文精品,一篇出自中国的大家郭沫若,一篇出自英国的大家罗素。两篇文章加起来不到一千字,内容涉及到鲁迅诗歌与书法艺术的成就和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思考。两篇文章都具有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的特点。请同学们在阅读中注意体会。
先学习《<鲁迅诗稿>序》。
二、了解文序的特点
明确:序是一种写在文首,用来说明著述经过或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的文体,有的序还直接对作品发表评论,研究阐发有关问题。按序的内容和体裁写的文章,如果放在文首,则称作“序”,一般图书常用“序言”、“前言”、“叙言”、“序录”;科技书藉常用“绪论”、“序论”、“引论”等。如果放在文后,则称作“跋”,也有称“题跋”、“跋尾”、“后序”、“书后”、“后记”等。序可以由作者自己写(一般称“自序”),也可以请他人写(一般称“序”或“代序”)。
三、诵读感悟语言
1.师范读
2.生结合注释自读,疏通文义,体会感情。
积累词语:犀角烛怪 肝胆照人 臻 荟萃 拘挛 靡涯 面聆謦欬
3.生分小组互读检查、评议。
4.教师抽查学生字词积累情况,投影显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每臻绝唱(zhēn) 边缘(yán) 拘挛(luán)
B.犀角烛怪(xī) 篆隶(zhuàn) 好其书(hào)
C.面聆謦颏(qǐng hài) 战栗(lì) 遏制(è)
D.靡涯(yá) 赐予(cí) 欣然(xī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每臻绝唱(达到) 犀角烛怪(蜡烛)
B.荟而萃之(聚集) 面聆謦颏(当面)
C.肝胆照人(比喻真诚的心) 寥寥(静寂,空虚)
D.遏制(止) 欣然(旺盛)
明确:1.B(A缘yuán B 颏hài C赐cì)
2.B(A烛:照 C寥寥:形容极少 D欣然:愉快的样子)
请优秀者展示读。
6.读读,发现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或请同学们说说这篇文章为何读起来朗朗上口?从朗诵角度发现本文语言美感)
提示:句式精妙。本文句式长短相间,音节铿锵,朗朗上口。短句如“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春温秋肃,默化潜移”短得有力;长句如“对方生与死……表现具足”长得自然。还有类似对偶句,对的工整。文言词汇,语言简练含蓄,语句优美动听。用典自然。
三、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1.鲁迅诗歌和书法有什么特点?
2.郭沫若对其作了怎样的评价?
3.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学习鲁迅的诗歌与书法?
4.全文共三段,其相互关系如何?
提示:
1.特点:诗歌……每臻绝唱,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书法……自成风格,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
2.评价,诗歌……前无古人,后启来者。书法……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
3.学其人,更要好其诗,好其书。
4.一、二段并列,先分述诗歌与书法,第三段总评,全文形成分总结构。
四、学习《我为谁而生》
1.比较两文结构
明确:议论文一般有四种结构模式,即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和总分式。两文均属总分式,只不过前者先分后总,后者先总后分。
2.请学生示范读课文,齐读课文,思考作者一生有哪几种追求?其中哪一种追求是令他最执着最痛苦的?
3.深入探讨:《我为谁而生》又译为《我的人生追求》,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些人生追求?你的人生目标又是什么呢?
讨论明确
1.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式结构。
2.一是对纯真爱情的渴望,二是对无穷知识的追求,三是对人类苦难的深切同情。第三种是令作者最执着最痛苦。
(教师打出投影介绍罗素有关情况。)
五、课堂小结
这两篇短文让我们深刻感受了深厚的中外文化,从内容上说《我为谁而生》体现了西方人对待成功,对待生死的认识,《鲁迅诗稿序》中传递了鲁迅诗歌与书法的精神与魅力;从语言风格上说,《我为谁而生》善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语严谨而缜密《鲁迅诗稿序》则用文言写成,语言凝练而含蓄,展现了我国古汉语经久不衰的魅力。让我们再次齐读两篇课文。
六、布置作业 :
课后习题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
- 我爱踢足球
- 逛书店
- 秋叶遐想
- 落叶情怀
- 生命精彩的一瞬间
- 老师—您就是我的第二个父亲
- 谢谢您,老师
- 一封家书
- 长征精神永存
- 爱如空气
- 彩色的秋天
- 中秋赏月
- 在街道的对面
- 雨后
- 被抛弃的好父亲
- 坐井观心 2014年2期
- 发给陌生人的42条短信
- 阎连科的系列小说创作特色
- 背后有人 2014年4期
- 在内心打开诗歌的耳朵
- 义务垫路 2014年4期
- 薇拉·凯瑟的生态观
- 《长恨歌》中的旧情怀
- 请你相信 2014年4期
- 荒谬的动机
- 小毛孩破贼
- 真正输家 2014年4期
- 让莲花自由开放
-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 养花实践系列日记指导之一 教案教学设计
- 读练为主的三环六步阅读———《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找春天 教案教学设计
- a‘迪生 教案教学设计
- 冬阳.童年.骆驼队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案教学设计
- 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画满画儿的圆月亮》第二课时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
- 赵洲桥 教案教学设计
- 翠鸟 教案教学设计
- 诗意在对话中生成——《山行》与《枫桥夜泊》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
- 矛与盾 教案教学设计
- 海底世界探究课 教案教学设计
- 月球之谜 教案教学设计
- 《在金色的海滩上》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海底世界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