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8
中国现代诗四首
教案示例
《再别康桥》《死水》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两首诗意象运用的特点。
通过学习,体会两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教学难点:《死水》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
播放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主题曲《飞的理由》,并展示徐志摩的图像。
伴着这熟悉的乐曲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时代,他曾经悄悄地来了,又轻悄悄地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传世之作《再别康桥》。今天,就让这乐声伴随我们,走进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二 解题:
放映有关康桥的录像或幻灯片,教师或学生(事先布置给学生检索有关资料)结合画面解说徐志摩与康桥的关系及相关背景。
三 配乐朗诵
乐曲:《人间四月天》主题曲
听读要求:注意体味诗人对康桥的感情。
四 学生吟诵、品味、欣赏
多种形式的诵读、小组互动式
(1)明确本首诗的意象,诗人避开了一般离别时的告别对象,选择了“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从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个人以清新飘逸之感。诗人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了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成分。独具特色的象选择,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一种清新感。
(2)理解作者作别母校的感情在诗中字里行间的体现。
(3)体会这首诗如何体现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 ① 押韵(请学生在诗终画出韵脚); ②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③ 回环复沓,开头和结尾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绘画美主要表现在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青草”“彩虹”“星辉斑斓”等有色彩的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解决疑难。
各组代表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汇报,教师适时提出巡视中发现的疑难点,提出讨论,将学习引向深入。
以闻一多对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主张过渡,引入对《死水》的学习。
先从“三美”入手体会形式上的美,再把握诗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教案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两首诗意象运用的特点,通过品味欣赏,体会两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该教案设计体现了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的思想。
探究活动
(1)学生自愿结组,对徐志摩的诗歌和闻一多的诗歌进行比较,看两者的异和同。
(2)学生可就本课书中自己喜欢的一位诗人进行研究,建议切入点小。
(3)可以召开现代诗歌朗诵会或现代诗歌赏析会,材料来源于课本、读本或其他诗集等。
(4)可以就自己最喜欢的一首现代诗,写一篇评析鉴赏笔记,挑选有见地的班上交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军令状
- 中秋灯会
- 我爱我的家乡——瓜园
- 读《苹果落地》有感
- 鼓和香草读后感
- 智救小鸭子
- 采蘑菇
- 寻找秋天
- 绿荫场上
- 舅母的女儿
- 洗衣服
- 有趣的课间活动
- 春天来了
- 开学了
- 《精卫填海》读后感
- 意大利法中违约解除效果实证考察(1)论文
- 关于改革选举制度的思考
- 情势变更制度之确立与处理非典型肺炎疫情案件(1)论文
- 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政治社会学的观察与分析路径
- 浅述人大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 构建干部工作落实“四权”的民主机制研究
- 市政道路上的井盖致人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研究(1)论文
- 事实推定与证明责任(1)论文
- 浅议代议民主制的理论与实践
- 政府的规模与范围(中)
- 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过去与未来
-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青美术
- 对我国虚拟财产侵权纠纷的法律分析(1)论文
- 民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 民事审级制度之研究(1)论文
- 《两只鸟蛋》教案
- 《桂林山水》教案
- 《鸟的天堂》教案
- 《草原》教案
- 《落花生》教案
-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案
-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 《詹天佑》课堂教学片段实录和点评教案
-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创新教案
- 《翠鸟》教案
- 《草船借箭》的两种教法教案
- 《画风》(第一课时)教案
-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
- 《一夜的工作》教案
- 《看雪》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