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03

故都的秋

教学目的:

1、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与统一。

3、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理清其“形”,并领

悟蕴涵于“形”中的“神”,进一步体会散文“形”“神”的辨证关系。

教学用具: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全文熟悉,作者和背景,

教学步骤

和过程:

一、课前引入:

1、 题意讲解 
故都 二字表明描写的地点,作者用 故都 而不用北平或北京,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清、静、悲凉。 
秋 字确定描写的内容,文章围绕 秋 之景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思想感情--以情驭景,以情显景。 
2、关于作者及其背景 
本文是郁达夫 1934 年写的一篇著名的散文。当时,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协等原因,作者从上海移居杭州,撤退到隐逸恬适的山水之间,思想苦闷,创作枯淡。即使偶有创作,文章的思想感情亦较为低沉。虽然如此,作者所写的文章常常能做到疏朗不羁的行文与精到细腻的笔触相结合。本文就是一篇代表。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二、听朗读录音。(十分钟左右) 
1、细细品味:文章开头部分讲作者从青岛到北平来的理由就是要饱尝这味。“秋味”是什么?“味”可用哪几个词说明? 
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明确:“清”——清闲 恬静安谧 
“静”——细腻 幽远 幽静深邃 
“悲凉”——落寞 衰弱 萧条 

2、进一步说明:这是北国的秋在作者心中的投影,它构成文章的基调。“清净”是北国之秋的客观实境,“悲凉”是人的主观情感的写照,流露出沉静、寡淡的心绪。从结构上说这种对秋的概括的说法是文章的总起部分,也是文章的线索所在。

3、作者在写北国之秋时也写了南国之秋,那么,作者笔下的南国之秋有何特色?

分小组讨论,选取一名发言。

与这三个词相对应的是在写江南之秋的感受中使用的另三个词:“慢”、“润”、“淡”。

这个对比,烘托出与众不同的特色,也表现出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此处可用几个问题来启发学生回答。

三、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并体会课文的“清、静、悲凉”的意味。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分析鉴赏引导

教学步骤

和过程:

一、课前复习引入——散文的有关知识

二、课文分析鉴赏引导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这种清净又悲凉的“”都集中体现在哪些地方?作者用什么样的景物来表现这种沉静、悲凉的心绪呢?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学生讨论并阐述其感受最深的一部分。 
讨论后分析:(1)、3 段:作者为什么对陶然亭的芦花等这些著名的风景只是点到为止,面着力去描写家家户户到处可见的秋景? 
(2)、第 3 句中 即使……就是……也…… 这样的句式,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北平的秋意,果真是无处不在,它的色味特别浓烈。 
(3)、作者是如何描写清晨在院中看到的景象的? 
明确:作者笔下的秋景, 屋 和 壁腰 都是 破 的。 
明确:这些都是北平的景色,但并不能都反映 秋 的特色,用反衬的手法 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突出北平秋晨 静 的特点,牵牛花 以蓝色或白色为佳 , 日光 本是暖色调 , 但在作者笔下却是 漏 的。 
秋晨天空 秋之牵牛花 
4 段:槐树落蕊而知秋 
此处点明“细腻”、“清闲”、“落寞”三词。体现文章选择“落蕊”来综合体现“清”、“静”、“悲凉”之特点。 
5 段:秋蝉残鸣而报秋。 
6 、7 、8 、9 、10 段:秋雨淋人人知秋 
11段:枣树秋色之奇观 
2、除以上叙述描写了秋景外,作者还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写秋。 哪里是集中的议论部分? 
明确:第1 2 段。 
3、本段中心句是哪一句? 
明确:“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末尾两段从结构上看是总说(总括)部分。 
4、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区别在哪个方面?用一个字来概括。 
明确:味。 
5、为说明上述区别,作者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明确:比喻。不是对比或类比。(学生旁注在书上) 
6、全文结构图示看投影。 
7、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描绘了景,那么作着在叙述和描写上述秋景时,以时间为序还是以空间为序呢? 
明确:不是时间顺序,也不是空间顺序,是并行排列。体现了散文“形散”的特点。这些景物都具有“清、静、悲凉”的共同特点,也即“神不散”。 
8、引申思考:你认为《》取材有何特点?作者为什么不写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颐和园?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文章取材主要体现 清 、 静 、 悲凉 的特点,而香山红叶的暖色调,颐和园的喧闹,与文章的感情基调不相称,因此,作者取材时能围绕中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与作者当时思想苦闷、追求隐逸恬适的生活情趣有关。 

三、小结和作业 : 
郁达夫在散文《》中为我们描绘了故都秋色,抒发了对北国秋色的无限向往和挚爱之情。 
从写作上看,本文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特点的表现充分的典型之一。材料方面:选用的材料往往是零散的。文中作者感官所及而刻意描绘的有五种景物,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时空联系,却都连在了一起;文中作者思路所及而笔触点到的,有南北不同景点之秋色,以及中外文人和其作品, 
它们之间更没有明显的时空联系,却都能相提并论。材料组织也不讲求时间的和空间的顺序。表达方面: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交替出现。这一切都是为了突出故都 的秋的“清”、“静”和“悲凉”。他笔下的自然景物——秋味、秋色、秋的意境和姿态就“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 语),笼上了一层浓郁深远的忧虑和冷落之情。这就是“缘 情写景”的写景抒情方法。 
课外作业 : 借鉴课文的写法,写一篇《家乡的——》的散文。 
板书设计 : 

郁达夫 
清 客观实境 秋景的描绘 秋味 
静 (五种) 故都秋之美 
悲凉——主观情感 秋关系议论 沉郁、寡淡 心绪 
形散而神不散 
缘情写景(以情驭景、以景显情)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蚂蚁的守护神
成长在校园里
不一般的老师
我家的“狂”
捕捉逃生镜头 定格演练瞬间
老师拖堂
妈妈
老爸的“梦中情人”
我家的生肖图
爱看书的我
我的同学
我和你
可爱的山林
她留在我记忆的深处
罗恩,你的名字是善良
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热点调查报告
会计学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环保的社会调查报告
小型社会调查报告
法学法律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道德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高中生寒假调查报告
关于酒店的社会调查报告
高中生社会调查报告
中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小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表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教育的社会调查报告
中小学教师职业价值观与职业倦怠关系探析
住院制规范化培训对新护士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职高德育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
转型期青年职业价值观的矛盾性及其背景分析
浅谈对远程开放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思考
论析职业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
论析高职院校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培养对策
论高职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
幼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及教育对策
关于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策略分析
试论技校生的德育管理方法
浅谈加强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建议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浅论
论析会计教学改革的目标: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及其引导
人生的境界
杜甫律诗五首
《离骚》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人生的境界(教师中心稿)
2005年高三语文最后一课
人生的境界
《汉魏晋诗三首》学习要点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
杜甫诗五首 教案(教师中心稿)
蜀道难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知识与能力训练
蜀道难
《蜀道难》教案
《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弈秋)
<沁园春。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