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备课笔记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备课笔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07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备课笔记

一、课文悟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一开始就把情景设置在离散后,抒写了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女主人公绵长无助的思念之情。全诗没有一字一句提到织女如何思念牛郎,但其思念之情已自见。唧唧的织机声,在苦恋的心灵里一次又一次地回响;清清的银河水,不但未能稀释刻骨的相思,反而使情倍增、愁叠加。一水之隔,相视而不得语,这种可望不可即难道不是比远而未见更为难受吗?越是强调相隔之近,就越能见出织女的哀怨之深。

《白马篇》

年少爱追梦。《白马篇》展示了诗人的军人梦。诗人生逢乱世,素有“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功立业之大志,但却没有机会,只好借诗表现他追求政治理想的执著和实现个人抱负的愿望。诗中的少年,武艺高强娴熟,英勇无比;大敌当前无所畏惧,浑身是胆,冲锋陷阵;只要能保家卫国,哪怕赴汤蹈火,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本诗塑造了一个为解救国难,为消灭入侵之敌而大义凛然、英勇不屈的英雄形象,让我们景仰之至,倍受鼓舞。

《归园田居》

长期以来,历代文人多把陶渊明看成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浑身静穆的隐逸诗人。《归园田居》正是其仕宦情结与田园情结激烈碰撞而最后以田园情结获胜的精神产物。陶渊明曾受老庄、玄学、佛学等思想的影响,而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与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天性一拍即合,加上家境的衰败、社会的动荡、世风的陡变,使他产生了隐逸思想。他专注于田园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体现其生活的快乐和心灵的安慰,体现其生命的变奏,人生的变调;在田园生活中实现其人生的价值、人生的理想。

二、亮点探究

1.《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探究学习:诗作是让织女的深情通过她的活动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机上却织不出布帛,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上机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注意排遣苦闷。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叠词突出了该诗哀婉的情调,因而更具有表现力。

2.找出《白马篇》中的动词,仔细品味其艺术效果。

探究学习:这首诗在突出少年英雄高大形象时,其使用的动词是耐人寻味的。如“破”“摧”“接”“散”就很形象生动,使人仿佛看到这位少年英雄在表演精彩的射技;“过”“若”则概括出少年英雄勇猛轻捷的形象;“登”“蹈”“凌”写出少年长驱直人,锐不可挡,压倒一切之势;“(不)顾”“赴”道出了少年英雄的思想境界。诗人就是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动词刻画了一个具有感召力,使人热血沸腾的爱国的少年英雄形象。

3.《归园田居》字面不见人的活动,可为什么人们并不觉得单调反而觉得很美很有生气呢?

探究学习:这首诗字面确实没有写到人的活动,但它写出了人们生活的环境,可让读者想像得出那儿生活古朴、怡然自得的人们。因为诗人厌恶官场,早有归隐田园之意,一旦“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从“尘网”中挣脱出来,如鸟归林,如鱼得水,轻松自在。诗人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寓于朴素宁静之景,情景交融,在看似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中,给人以无限的美的享受。

4.《归园田居》和《桃花源记》都写了农村的生活场景,试比较二者的异同。

探究学习:相同点:所写的农村生活场景都具有朴素、淡雅、宁静、闲适的特点。不同点:《桃花源记》中的生活场景是作者虚拟出来的,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愿望,它是作者理想中的农村生活;《归园田居》是作者弃官归田摆脱尘网仕途之后真实的农村生活场景,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解脱、解放、轻松、愉快、怡然自得的闲适的心态,是对劳动的赞美,对田园生活的倾慕。

5.诗人既然“少无适俗韵”,可为什么又会“误落尘网中”而且“一去三十年”,诗人走上仕宦道路真的是“误落”的吗?

探究学习:陶渊明虽出生于没落土族,但处于封建时代,一般文人所追求的仕宦之途他也无法摆脱。他早年就曾以济苍生的壮志进入仕途,并应征出任江州祭酒,先后担任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因此说他并非“误落”。之所以说“误落”,是对他无法适应官场生活,无法忍受仕途的污浊,无法施展他的政治理想的一种反省。

三、选题设计

1.陶渊明的田园情结与仕宦情结的矛盾统一研究。

研究方法:

(1)溯源法:陶渊明实践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原则,也接受了道家朴素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蔑视权贵的思想,所以他归隐,但虽过了20年的隐居生活仍不能忘却尘世,根源何在?

(2)比较分析法:《归园田居》《饮酒》等田园诗与《拟古》《读山海经》等一些咏史诗进行比较阅读分析。

(3)文献法:到图书馆或上网搜集资料以开拓研究视野。

参读书目:

(1)《汉魏六朝诗译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古诗三百首》,新世纪出版社1996年版。

(3)《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4)《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5)李华主编《陶渊明诗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88年版。

(6)《魏晋南北朝诗精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2.“陶渊明正因为并非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鲁迅《题未完第七》),谈谈对陶渊明“静穆”的观点的认识。

研究方法:

(1)比较分析法:比较陶渊明与屈原、阮藉、李白、杜甫等人的诗作。

(2)文献法:广泛阅读上面这些诗人的诗作及后人诗评。

参读书目:

(1)《楚辞校释》,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2)《古诗三百首》,新世纪出版社1996年版。

(3)《李太白集》《杜少陵集详注》《陶渊明集》。

(4)《魏晋南北朝诗精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3.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审美特质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研究。

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分析法。

参读书目:

(1)《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2)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3)《中国文化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4)《世界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即“小气”又“大方”的人
人生短暂
打“水漂漂”
我也会用孙子兵法
激流永进
“找回自我”
我们班的小公主
可爱的小白兔
孙悟空重返天庭
游若尔盖县
说谎的后果
“孙悟空被贬下天庭”
茉莉花
涓涓父母情,拳拳儿女心——感谢父母
孙悟空和猪八戒押镖记
从法轮功现象看当今社会人文理想重建的迫切性
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谐
对他人以及他人生命表达的理解
关于军事思维研究的思考
大卫·休谟的法律哲学和政治哲学
费尔巴哈的“哲学宣言”
后现代哲学与大众传播
环境正义与政策指针
哲学的困境和黑格尔的幽灵——关于中国无哲学的反思
关于广谱哲学的若干问题
历史的误读与道德的偏执 
现代性业已耗尽了批判意义吗?
佛学基本问题的五个辨析
血緣性縱貫軸下「宗法國家」的宗教與理性
信号、句子、词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4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3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4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2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3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3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5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2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1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1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