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1
赤壁赋
一、教学目的:
1 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 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3 熟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 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2 语言运用的妙处。
三、教学课时:三课时
四、对本单元的整体思考:
本单元为古代散文,三篇之中《》文学色彩最为浓厚, 又在全单元甚至全书的最后。无论从单元编排的角度还是从三册为“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教材编写者建议用三课时教读都是非常合理的。
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我认为既要考虑文学作品的本质特点,又要揣摩课文的个性特征。文学即人学,是人的感情、思想与自然(绝非仅仅是自然景物)、社会和谐共处,相互激活,相互欣赏,相互提高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必须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结合创作时具体的时间、地点来进行。对于这篇课文而言,则还需把握作者从1080年初贬黄州到1082年秋游赤壁创作此赋期间情感思想起伏变化的心路历程,把课文当作这条线上的一个点来理解。再一个,就是这篇课文的重难点,从编排上看,这也是整个单元的教学重点,起到收束整个单元的作用。最后,古代文学作品一般都是适合朗读的,这篇课文要求全文背诵,积累是新教材、新大纲一个突出的重点,因此应该把朗读、背诵贯穿到教学过程 之中完成,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五、教学过程
预习,我所了解的苏轼
(一) 引入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投影以下文字):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马上就要产生。”
板书课文题目
(二) 教师配乐朗诵全文,要求听准字音,听出节奏,听教师对文章感情变化的处理。
(三) 投影展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1 着重体会景与情及内在联系。
2 熟读并背诵一、二段。
(四) 学习第一段
1 抽读第一段,正音。
2 全体朗读一遍。
3 划出写景的句子,两人讨论,形成一个整体画面。要求能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将这个画面描述出来。可以打腹稿,也可以拟个简单的提纲,目的在于通过想象再现东坡先生的此时此地此景。请一个同学描述。
4 投影一幅画面小结第一段的景物特征:澄澈、幽美。
(五) 学习第二段
1 抽读第二段,其他同学默读并正音。
2 教师引导。如此幽美的自然环境中,作者的心情如何?请在此段找一个词概括。
3 作者写了饮酒放歌之乐后,接着写谁?箫声如何?请找四个词概括,并分别组词。(哀怨、思慕、啜泣、倾诉)
4 歌是欢乐的,而箫声却如此悲愁。此处有一个问题,从行文看,“主乐客悲”是明显的,而正文前的提示却说作者“力求排遣苦闷”,这个矛盾应该怎样解决?请大家认真思考之后讨论,用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假如有难度,可结合提示中“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这一句话思考。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客的苦闷就是苏子的苦闷,问答的过程其实就是苏轼自身思考、排遣的过程。 就在此处,作者的心情由乐转悲了。
5 其实,作者的心情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本文中,而是贯穿在被贬到黄州后的所有作品中。我们来共同感受一下。投影两词:《卜算子》和《定风波》。教师简述如下:第一首词作于公元1080年初贬黄州之时。写出了苏轼经历人生重大打击后孤苦凄凉而又惊魂未定的感觉,与本文表达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第二首词写于公元1082年三月,此时的苏轼已经能够坦然面对甚至享受人生的风雨了,最后一句最能概括全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而这些情感变化合在一起恰好说明了苏轼抒写的是自己的真性情,苏轼的人生是真实的人生。
(六) 小结两段
(七) 下面我们利用剩余的时间背诵一、二段
1 对于古文,我们一定要做到在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
2 组织朗读。
① 全体齐读两段,要求不错一字,读出感情。
② 分成两组,各读一段,要求一组读时另一组默读。
③ 分男女生读,要求一组读时另一组丢开课本试背。
④ 学生自读三遍。
3 组织背诵。
① 教师投影背诵提示一,学生根据提示自背一遍,再齐背一遍。
② 投影背诵提示二,全体齐背一遍。
③ 抽两位同学检查背诵情况。
④ 总结背诵方法:重点词提示法;层理思路法;韵脚法;句式法;想象画面法等。
(八) 小结本课,投影板书。
写景 抒情
乐 悲
这节课我们共同感受了苏轼初游赤壁的情怀,至于东坡先生为什么由乐转悲,又为什么总是能很快超脱,答案就在下节课,后两段苏轼对人生的诠释对我们会有更大的启迪。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端午节的起源
- 送“神五”升空的长二F型火箭
- 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
- 在记忆深处消逝
- 太阳帆船
- 渔人和沙丁鱼
- 霜叶为什么这样红
- 写动物的作文400字四年级 描写动物的作文精选5篇
- 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梅花形象
- 蜜蜂和蚂蚁
- 一条沙丁鱼的独白
- 谁不说俺家乡好
- 四季家乡
- 风的传奇
- 试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 你知道吗?“鸭唇”正在替代嘟嘴
- 网络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安全风险及防范
- 电子商务为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商机与挑战
- 不,我要试试看
- 七类保湿产品,你有多懂?
- 白头偕老无秘诀
-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
- 浅析国际贸易合同起草中纠纷的避免
- 有时候你要自断后路
- 浅析工民建施工中的监理工作
- 嫁接睫毛前你必须了解的
- 浅谈餐饮行业中财务会计内部控制
- 民俗承载着一种生活方式
- 农村地区新媒体应用现状调研
- 《棉鞋里的阳光》写作练习 我的家
- 《月亮的心愿》教学重点
- 《棉鞋里的阳光》美文欣赏 阳光
- 《月亮的心愿》整体阅读感知
- 《棉鞋里的阳光》考点练兵
- 《月亮的心愿》重点字词的意思
- 《月亮的心愿》重点字词梳理
- 《棉鞋里的阳光》趣闻故事 “寿比南山”的由来
- 《棉鞋里的阳光》同步练笔
- 《棉鞋里的阳光》美文欣赏 爷爷和奶奶
- 《月亮的心愿》重难点分析
- 《月亮的心愿》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月亮的心愿》教学难点
- 《月亮的心愿》老师语录
- 《月亮的心愿》重点问题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