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美读教学设想教案

《滕王阁序》美读教学设想教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08

《滕王阁序》美读教学设想教案

《滕王阁序》美读教学设想

再讲《滕王阁序》的教学设想。讲五点:

(一)具体指导学生预习,做好美读的准备。

骈体文有两大特点:①全用对偶句,如本文中除去统领字“所赖”“勃”、叹词“嗟乎”“呜呼”和句末助词“云尔”,无一不是对偶;②用典《多,如本文典故有三十多个。这也是教学难点 所在。指导要点如下:

1.辨析上、下联的关系,掌握全联的意思。

本文中,上、下联的关系大致可分四种:①并言二事,如“物华”一联,上联说物美,下联说人美。②合言一事,如“家君”一联,合起来说自己因省亲而有幸参加这次盛会。③有主有宾,如“望长安”一联中,上为主,下为宾;“地势极”一联中,上为宾,下为主。宾者,只有陪衬、烘托的作用;主,才是作者正意所在。④重言一事,如“时运”一联,“时运”即“命途”。

2.了解典故的作用,把握作者的本意。

要着重学习事典。事典又称“用事”,多用于比喻,如用贾谊、梁鸿事,比喻作者被逐出京;用睢园事,比喻文士聚会;用钟期事,比喻作者受知于阎都督。语典可略讲,其作用是形容、借代,如“白云遏”形容歌声高亢;“北辰”借代帝所即朝廷。

(二)教师领读全文,使学生初步感知本文的声调美。

骈体文不用韵,但讲究平仄协调。读前可略讲平仄安排的原则:本句平仄相间,上下联平仄相对,而以每拍末字为准。试以单句对为例(○表平声,●表仄声):

注:双句对中还有“平接平,仄接仄”的规定,可以不讲。

应注意的是:①文中有个别句子不合上述规定,谓之“不以声害意”;②“接”“出”“惜”“托”等字古音是仄声,读时用轻声最好。

教师领读后,可指定几位同学依次接读全文。

(三)熟悉课文大意,初步感知文章的境界美。分三步:

1.导入 文章境界,点出境界之美。

利用本文结尾使学生了解士大夫游宴中必赋诗的风,介绍王勃平时为文习惯(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起身后一挥而就,一字不改);再叙王勃作序故事(见《唐摭言》第五卷),然后提出以下问题:①阎都督闻报“星分”一联后为什么“沉吟不言”?(警句。视野开阔,气势宏伟,给人以山川秀气与天上星光遥相辉映的想像。注;翼是巨爵座;轸是乌鸦座,分野在楚)②“落霞”一联为什么使他发出“此真天才’之叹?(奇绝。14字写尽赣江的明丽秋色。注:此联要留到最后赏析)

2.运用比较,感知文章的境界美

这一步要着重引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有三个环节:

(1)复习旧课。先从游宴诗集的序引出《兰亭集序》,然后概述此文内容(叙游宴、写景、抒情和议论、作序缘由),要求有感情地朗诵有关的语段。

(2)比较本文与《兰亭集序》的异同(内容大体相同而详略不同;本文无议论成分),然后弄清基调,依次朗读以下语段:①叙宴会〔热烈、欢快〕:“台隍枕夷夏之交……王将军之武库”及“爽籁”以下三联。②写景(明朗、开阔):第二段。③抒怀(郁愤、苍凉):“穷睇眄于中天……岂效穷途之哭”。④作序缘由(欣慰):最后两段。

注:作者被逐经历可放“抒怀”一节里作交代。

(3)归纳全篇理路。(参见上文有关说明,可略讲)

(四)分段练习朗读,进一步体会本文情辞声韵之美。

用说说读读的方式进行而以读为主。说,是为了鉴赏,只能是示例性的,要留有余地,重点是前四段,后两段可略说;读,即有感情地朗读,要反复练习。说与读相结合才容易成涌。下面只写出启发和点拨的要点:

第一段:①以“台隍”一联为过渡句划层次。②鉴赏前一层(南昌地形之雄和人物之美),要着重品味“带”“谢”“星驰”诸语(可参考杜甫句“春星带草堂”、孔稚圭句“干青云而直上”、鲁迅句“但奔星劲有声”),体会作者居高临下的气概和奇特的想像。③鉴赏后一层(宴会之初),要先理出叙事顺序(主人及贵宾到场;众宾欢聚;赞众宾中之佼佼者),再品味“棨戟遥临”(仪从之盛,威严之象)、“千里逢迎’”(众宾纷至沓来之状)诸语;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此时的感情状态(可自由发挥)。

第二段:①了解“披绣闼”一联在结构上的作用(推出一层新意,由近及远)并划分层次。②鉴赏前一层(初来滕王阁),先理出描写顺序(总写秋景;赴宴;登阁;阁外近景),说说对滕王阁的总体印象(背山临水,宏伟壮丽),再品味“耸翠”(群峰竞秀)、“流丹”(倒影之美)、“无地”(悬空之感)诸语,最后了解烘托手法(水中有汀渚,陆上有宫殿)。③鉴赏后一层(阁上远眺),先理顺序(远处山水、城中江上、雨后),再品味“盈视”(目不暇接)、“骇瞩”(怵目惊心)、“扑地”(参差十万人家)、“弥津”(多不胜数)诸语。④雨后一节为最精彩之笔,要留到最后分析。⑤体会写景的作用(既表现了滕王阁的临观之美,又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第三段:①体会先写宴会场面的作用(由上文良辰美景而引出赏心乐事,渲染欢乐气氛,以示宴会高潮到来;伏下文“兴尽”一语,为抒写英雄失路之悲作反衬)。②体会过渡语段之妙(“穷睇眄”句引出“天高”二句;“极娱游”句引出“兴尽”二句。由欢转悲)。③先结合作者身世掌握抒情重点(“谁悲失路之人”),再分清对偶中的主宾(见上文),着重品味“望长安”“天柱高”“奉宣室”三句的内涵(日近而长安远;不得达于帝所;回京遥遥无期),指出这种低回反复写法的好处(可自由发挥)。

点拨;本段抒情基调是抑郁,亦略见苍凉。悲之一。

第四段:①以“所赖”为界划层次(“知命”承上,“安贫”启下)。②鉴赏前一层,要引导学生理解:冯、李二事为宾,贾、梁二事为主;要问学生作者是否真的相信命运,共体会“屈贾谊”一联的内蕴(虽非“彰君之过”,却也表现了愤激之情)。③鉴赏后一层,先归纳本层大意(穷困中不变操守;寄希望于将来;决不佯狂避世),而后抓住“穷”“涸辙”“赊”“已逝”“报国”“穷途”诸语,品味作者此时的处境和心境(虽自励,亦难有作为,愤激又深)。

点拨:本段抒情基调是愤激,更见苍凉。悲之二。

第五段:先以“无路”一联从两个方面概括前两段抒情内容,然后叙今日与宴缘由,称颂主人及众宾;最后一联说志愿作诗,表现了作者的欣慰之情。

第六段:由感慨人生无常说到赋诗作序。

(五)赏析雨后景象一节。

分两步:

1.讨论;“落霞”一联是千古名句,但有人说“与”“共”二字多余,此说是否有理?(改后节奏不如原句节奏从容,意境亦不如原句鲜明上联重在写“落霞”而以“孤骛”为衬,下联重在写“秋水”而以“长天”为衬,一俯一仰.动静交错,相映成趣。)

2.讨论:“渔舟”一联所写是作者眼前的景象吗?(这是想像之景,彭蠡、衡阳,非目力所能及,正所谓“悄焉动容,视通万里”,亦足见作者胸襟之开阔)

以上所写,目的在于说明如何用美读的方式来教美文,不可以教案视之。文言文教材中,美文不少,美读的问题很值得探讨。本文写得仓促,缺点很多,但只要能引起同行们探讨的兴趣,我将感到莫大的满足。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冰花
楠溪古村落
红包风波
送伞
一只青蛙,一个答案
为百姓,王百姓
相信自己,我能行
一个令我难忘的人
我的读书故事
校园里的春夏秋冬
20年后回到家乡
沟通
我的家乡,我的梦
公园的早晨
试析企业的人力资本与业绩评价标准(1)论文
对石油企业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初步探讨(1)论文
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职工持股立法应注重人力资本理念的导入(1)论文
谈企业应做好前瞻性人力资源规划(1)论文
论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意义(1)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1)论文
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展的探讨(1)论文
谈军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成本法(1)论文
对我国当前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几点思考(1)论文
探讨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1)论文
关于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面临的困境思考(1)论文
试析劳动力就业市场上的歧视问题研究(1)论文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探析(1)论文
试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1)论文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之四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之三
《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吧》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之二
《雨点儿》教学设计之一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之二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之一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雨点儿》教学设计之二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之一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之五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之三
《雨点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