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4-02
师说教案
1.学习理解韩愈阐明全新师道观念的斗争精神和“尊师重教”的观点;
2.学习借鉴本文事理结合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议论文写作方法;
3.积累掌握“传”“师”“道”“受”“固”“从”“也”“则”“于”
“乎”“所以”等词的用法;
4.背诵课文。
导学点拨窗口
【探海导航】
韩愈的《师说》一文针对性很强,具有批判现实的精神。学习中,可先参照课文注解和有关背景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和动机。然后,看注释,通读课文,了解全文的总体结构和主要观点,特别要重点理解第一段观点的新颖和第二段对比论证的有力。在此基础上,反复读熟课文直至背诵。背诵时要注意语气和语句的停顿、词语的连属、声调的抑扬等。如有不正确,则说明在理解上有误差,应该及时纠正。词语方面重点要辨析传、师 、道、惑、益、从、也、则、于、乎、所以等的意义和用法。可先做好后面的跟踪试题。
初中学过韩愈的《马说》,是讲识别人才、爱护人才的,内容和本文有一定的联系。韩愈宣扬“尊师重教”,也以伯乐自许。学习中,可以回顾复习《马说》,增强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思路结构】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说为李蟠而作,实际上是抨击当时那些自恃门第高贵,看不起别人, 不肯从师学习,甚至对别人从师也进行嘲笑的士大夫阶层。为达使人信服的目的,文章必须既要有理论论据又要有事实论据地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因而作者先从老师的功能角度做演绎推理立论,然后,再以现实存在的不良风气和孔
子从师的言行作归纳推理加深论点。全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是古代论说文的典范。结构图: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理论论据) 演绎推理 (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士大夫耻学于师(反面现象)
归纳推理 (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孔子从师的言行(正面实例)
李蟠从师行古道(身边活例) 呼应印证 (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疑难指津】
·如何理解本文思想的进步性?韩愈在《师说》中的创新,在内容上至少有三点:一是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作用认识的局限,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受(授)业”,扩大到“传道”、“解惑”,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个对教师作用的全面而崭新的界定,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进步,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二是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全新的从师之道的观念:从师即是学道,惟“道”是问,凡是闻道者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这是石破天惊的新观念,开拓了为师者的广阔领域。三是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指导下,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客观事实出发,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崭新观点,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
··如何理解本文的行文气势?韩愈的论说文向以气势通畅著称。就本文而言其气势来自三个方面:崭新理论本身的说服力,加上严密逻辑的论证力和语言上奇偶骈散结合的表现力,形成文章的夺人气势。首段思路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师的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惑则必从师,从师即学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句大有如截奔马之势;全段层层顶接,步步推进,逻辑严密,一气呵成,更是势不可当。次段紧承首段对师道的论述,连用三个层层深入的对比,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中流行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批判的语气也一句比一句加重, 由“……其皆出于此乎”的疑问语气,发展到“吾未见其明也”的责备的语气,再到“其可怪也欤”的带有强烈感情的讽刺语气。这种语气上的层层递进,声势逼人。三段正面论述“圣人无常师”,以备受尊崇的圣人孔子的无可辩驳的言论和实践为例,说服力极强。且为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二段“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提供有力佐证,一石三鸟,精当无比。 结尾又从行古道、嘉今人的角度点明写作目的,贯通古今,继往开来,更有高屋建瓴之势。全文文势硬转直接,陡直峭绝:开篇“古之学者必有师”突兀而起,有如横空出世,已见出奇;中间三个对比,如三峰插天,兀然峭立,直起直落,了不相涉,更见其奇。营造这种雄直峭兀之势,最为韩愈所长。本文灵活多变的散句,于流畅中含顿挫,参入对偶与排比(本文中指句中词语的排比),又于灵活中见整齐。奇偶骈散交错运用,自然配合,错落有致,亦增势不少。
【语言揣摩】
1.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评析:劈头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论断,紧接着概括指出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做为全文立论的出发点和依据。然后句句顶接,推论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同时,一开头郑重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就隐然含有对“今之学者”不从师的批判意味,很自然地为第二段埋下了伏笔。本句翻译时要注意“者……也……”和“所以”在句式中的含义和作用。
运用:(翻译)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2.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
已。
评析:这一句是在前文已用老师的职能作出了理论论证和用孔子言行作了事实论证之后,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得出了进一步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深化,也是对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进一步批判。说明了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这一句由“是故”引出,用“如是而已”结尾,化繁为简,既显见解的深辟透彻,又有一种高瞻远瞩的气势。
运用:(翻译)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先有后,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名题讲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完成如下问题(1990年全国高考试题第二题)
田单①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坐而织蒉②,立则丈插③,为士卒倡曰:‘可往矣!宗庙亡矣,魂魄丧矣,归于何党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④之奉,西有淄上⑤之娱,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桴鼓之,狄人乃下。 《战国策·齐策六》
[注]①田单:战国时齐人,以功封安平君。②蒉:草编的筐子.③丈插:即“杖锸”,拄着铁锹。④夜邑:地名.⑤淄上:地名。
17.以下例句中的“所以”,和“此所以破燕也”中的“所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此世所以不传也
⑥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 ,
⑦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
⑧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幽
A.①⑥⑦ B.③④⑤⑦⑧ C.①②⑥ D.②③④⑤⑧
解析:“所以”是复音虚词,《师说》一课出现较多,应在本课积累掌握其用法。常见用法有二:一表“原因”,二表“根据、依靠、凭借”。题干“所以”表原因,选项中①②⑥属“根据、依靠、凭借”,③④⑤⑦⑧表“原因”,因此取B。
19.“明日乃厉气循城”一句的正确意思是
A. 第二天就激励士气,巡视城中。
B.第二天就激励士气,沿城墙巡视。
C.第二天就振作精神,巡视城中。
D.第二天就振作精神,沿城墙巡视。
解析:按文句意思,是田单振作起精神不是激励士气,且攻狄城是在城外进攻,所以B项不妥,AC二项也不妥。 答案:D
20.鲁仲子在战前预言:“将军攻狄,不能下也。”从原文本意来看,他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3分)
A.先前田单织蒉杖锸,贫困窘迫;而今黄金横带,四处游乐,已经丧失斗志。
B.过去田单城廓狭小,背水一战;如今东有夜邑,南有淄上,因而尾大不掉。
C.眼下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现在情况是田单享有厚俸,溺于欢娱,只有士卒奋臂欲战,当时情况完全相反。
D.目前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当时情况是田单有死之心,因而士卒无生之气,现在情况完全相反。
解析:本题考对整体文意的理解,要注意分析理解鲁仲子所讲的那一长段话。攻城,关键在将帅和士兵能上下一心,有高昂的士气和必胜的决心。A项的因物质生活改变而“丧失斗志”,B项的因国土势力改变而“尾大不掉”,C项的将帅无心作战,“只有士卒奋臂欲藏”,这三项虽然都属作战胜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关键,所以都不可取。答案为D。
【风景剪辑】
剪辑1:
剪辑2:
唐宋八大家系由明代朱右、唐顺之、茅坤等人提出。元末明初朱右“尝选韩柳欧阳曾王三苏为八先生文集”。《明史·茅坤传》说:“坤善古文,最心折唐顺之。顺之喜唐、宋诸大家文,著文编,唐、宋人自韩、柳、欧、三苏、曾、王八家外无所取,故坤选《八大家文钞》。其书盛行海内,乡里小生无不知茅鹿门(茅坤别号鹿门)者。”明代还形成了以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作家群。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倍受宋人推崇。欧阳修《书旧本韩文后》称:“ 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而孔、孟惶惶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称:“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苏洵《与欧阳执事书》称:“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丸,万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王安石在《上人书》中称:“自孔子之死久,韩子作,望圣人于百千年中,卓然也。”
能力演练题库
【跟踪试题】
一. 选择题:
1. 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①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2. 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乃大惊,问所从来 余嘉其能行古道
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B. 而耻学于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不拘于时,学于余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an,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 贻:da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ou,句中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ru,阿谀,奉承
二. 填空题;
5.韩愈,字_______,世称_______,卒谥“____”,作品集有《___________》。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 老师的职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择师的标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试题】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10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①知之②,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③为惑④,终不解⑤。生⑥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⑦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⑧存,师之所存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给老爸颁奖
- 母亲与爱
- 我最尊敬的人
- “飞毛腿”阿创
- 父爱
- 像蜡烛的老师
- 乐观对事
- 我的妈妈
- 他叫‘杰克逊’
- 搞笑石
- 默默无闻的清洁工
- 我和老爸是“敌人“
- 多元的我
- 给你一个笑
- BC女生andBT男生的恋爱魔咒
-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实施方案
- 街道团工委学雷锋活动月实施方案
- 2012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 安监局生产整治百日大会战实施方案
- 师德伴我行活动实施方案
- 交通办招商引资百日会战实施方案
- 创建巾帼文明岗实施方案
- 2012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 开发区管委招商引资百日会战实施方案
- 学校加强管理实施方案
- 同学会详细实施方案
- 党员个人整改措施实施方案
- 学校行风评议实施方案
- 初中同学会实施方案
- 街道办开展创建省级卫生标兵区工作实施方案
- 高职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
- 试析网络对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与美育漫谈
- 论增强高职院校领导干部忧患意识的重要性及其路径
- 浅谈职业教育中的道德建设
- 试论全球化时代职业院校学生忧患意识缺失原因
- 浅谈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地位的关系
- 试论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试论专业课实训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 浅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
- 略述外国中小学教师的地位与培养
- 论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德育工作
- 试论职业教育模块化教学
- 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关系的思考
- 试论国外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综述
- 《荒岛余生》教案
- 《观舞记》教案
- 《社戏》教案设计(1)
- 《社戏》教案(1)
- 《竹影》教案
- 《社戏》教学设计
- 《真正的英雄》简案
- 《社戏》教学设计
- 《真正的英雄》教学设计
- 《斑羚飞渡》的另类解读
- 《安塞腰鼓》教案三则
- 《观舞记》教案
-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 《真正的英雄》教案
- 《竹影》教案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