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30
中国现代诗三首——死水
课题中国现代诗三首——死水课型
教材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双基分析)1、通过诵读来感知《死水》的“三美”。
2、训练学生揣摩《我爱这土地》和《赞美》的诗歌意象,读出诗歌意韵的能力。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德育的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审美趣味。
教具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导入 《死水》
《再别康桥》是那么空灵柔美,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有着“彩虹般梦境”的康河。而闻一多的《死水》则给我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死水》。
1.诵读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字造句绘声绘色。具有“三美”。
2.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留意诗句中有关色彩的描绘。
3。让学生读出反讽意味和强烈的憎恨之情。
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死水”的象征意。(讨论)
明确: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几种说法:(1)“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2)象征北洋政府。当时腐败的北洋军阀政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3)象征黑暗的中国。
四、让学生结合赏析资料自读《我爱这土地》rJ提示:注意读出其中缠绵而深沉的感情。诗的第一节使用了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诗意层层深入。第二节陡然来了一个大转折,就像一个高明的歌唱家,充分理解乐谱最后一个休止符的意义,他吸够了气,蓄足了势,终于唱出了最高的一个音符。
五、做练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0题)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书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艘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咽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诗人自己。
答案:D。
(注:此练习用幻灯片显示)
六、结合赏析资料自读《赞美》。教师提供几道思考题:
1、哪句诗点出了时代的环境?
明确:“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
2、作者讴歌的是什么人?
明确:“人民”、“农夫”
3.这首诗的“诗眼”是哪句诗?
明确:“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七、让学充满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八、布置作业 “从这两首诗中任选一篇写一篇短评,角度不限,字数在300至600字之间。
板书提纲:
死水 闻一多
闻一多格律诗“三美”主张:
1、音乐美
2、绘画美
3、建筑美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what do you think of Internet
- ard to The Teacher
- father is a gentle man
- Summer Vacation
- Bikes or Cars
- 哈尔滨的水污染
- Shanghai Museum
- Building a Paper Factory
- An Accident
- 一轴四馆
- My Motto
- My Daily Schedule
- My Best Friend
-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 My Favorite Places
- 中国企业战略实施存在的问题-企业战略论文(1)论文
- 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及其素质的培养-企业管理论文(1)论文
- 职业规划意识早 优秀人才测评师更难寻职业指导论文(1)论文
- 清华大学硕士生的职业规划职业指导论文(1)论文
- 企业人才的留与流-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员工激励-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中小企业最佳融资决策-企业战略论文(1)论文
- 职业生涯:如何成为不可缺少的人?职业指导论文(1)论文
- PDCA循环 职业生涯不是100米冲刺职业指导论文(1)论文
- 刍议定义秘书的几个基本问题-企业管理论文(1)论文
- 培训现场的最大“杀手”培训与认证论文(1)
- 职业经理人是职业领导者吗?-企业管理论文(1)论文
- 试析秘书科学在我国产生的社会动因-企业管理论文(1)论文
- 以质量创造品牌-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职业生涯不是百米冲刺职业指导论文(1)论文
- 《自然之道》整体阅读感知
- 《自然之道》随堂练习 巩固篇
- 《自然之道》考点练兵 阅读篇
- 《将心比心》重点问题探究
- 《自然之道》重难点分析
- 《自然之道》重点字词梳理
- 《自然之道》老师语录
- 《将心比心》考点练兵 阅读篇
- 《自然之道》趣闻趣事
- 《自然之道》相关资料
- 《自然之道》考点练兵 积累篇
- 《将心比心》重点字词意思
- 《将心比心》随堂练习 基础篇
- 《自然之道》重点问题探究
- 《将心比心》趣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