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6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想

本篇课文属于学术随笔,学术味较重,时代感、可读性与针对性相对不足,学生学习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但课文有其思想价值,有助于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能引发中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独立思考。课文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含金量,学习它有助于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陶冶。课文的题目又是“人生的境界”,这对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高三学生来说,也是颇有吸引力的。特别是关于人生的四种境界说,相信学生在学习中会引起共鸣,产生联想。基于此,这篇课文的教学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展示才智的平台。这篇课文在教学设计上要把握的原则就是深文浅教,要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具体做法就是,尽可能地抓住课文的紧要处、精彩处与学生的共鸣点、兴奋点相交汇的地方作为教学内容。教师设置几个通道,使学生透过课文繁难的、深奥的说理处能联系实际,从而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实交融起来,这样就有了亲切感,具体感。披文以人情,不能空泛地分析课文内容,而要引导学生借助于课文语言走进课文,这样就更要选好教学的切人点,点准穴道,实现一穴得气,百穴皆通。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就要注重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把握,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试图弄清文中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的意义,势必要造成少慢差费。事实上课文中有些东西,需要穷其一生的经历来体验。因此在深文浅教的原则下,不必花用大量的课时。

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使自己从一个自然的人变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3.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4.体会学者散文(随笔)的写作特点:思路明晰、内容丰富、说理简明、语言平实。

教学重点

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

教学难点

对文中哲学术语或哲理性语言的理解。导学法;教师通过引导制定学案,通过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个性的驾御和科学的训练,来实现教学目标 的达成。课堂学习方式主要运用合作式阅读理解,教师是学长,引导学习并适当点拨。课外延伸学习以个人探究为主。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冯友兰先生像及有关文字。关羽、周恩来相关录像

学习导航

程序安排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语(在电子屏幕上显示,师生共读) .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形成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学;我们接受它的启发,在它的指导下调整自己。通过它,我们安排自己的生活,通过它,我们把自己展示在世人面前。一个人的人生哲学,是很容易被别人所窥知的,不可能一直隐藏着不为人知;他的谈吐,他的眼神,他的仪表,都会泄露其中的秘密。这就像花的芬芳,虽然肉眼看不见,却马上可以察觉到。

(师):那么作为人都会有着怎样的人生哲学呢?让我们到《人生的境界》中寻找答案。(冯友兰先生头像及本篇课文的课题)

二、整体初读,制定“学案”

本课学习要掌握哪几个目标,通过什么方法来达成?延伸学习和探究的方向是什么?

1.能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能理清全文的段落层次,能说清全文的结构特点。

2.能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3.能充分展开联想联系实际和其他方面知识具体理解“人生四种境界”说。

4.课外延伸能针对个人的学习实际。师生共同商量制订“学习卡片”的几个栏目:知识积累、弱水一瓢、含英咀华,让我心跳、浮想联翩、有疑不解、挑战方家等,完成“学习卡片”中的一个子栏目。

三、归纳提要

1.请找出全文的主旨句以及相关重要的句子。

教师适时提示:本文的标题是“人生的境界”,其实它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并非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如果循着它去找主旨句,并以此为标准来划分段落结构,就会走入误区。其实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讲中国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因此全文的主旨句应是;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2.切分全文的段落层次,进而找出每个层次的关键句子。

第2—7自然段主要谈人生的四种境界,关键句子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第8一12自然段指出中国哲学既人世又出世的特点,它对未来的哲学可能有所贡献。关键句就是:中国的圣人是既人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人世而又出世的。

四、重点解读

1.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是贯穿了全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决定了人生的境界。它在文中共出现了13次,这个词就是“觉解”。请依据下面三个语句对“觉解”作出自己的理解。

①……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②……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③……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觉解”就是觉悟、了解的意思,可以具体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

2.作者划分人生的境界其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种境界?

提示: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的;分为自然境界(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功利境界(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意义)、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和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人,他与宇宙同一)。

3.“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请结合自己成长的体验谈谈对此话的理解。

“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意思是没有受过教育就如此的人,是自然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意思是应该成为贤人、圣人,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才能成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境界的人。青少年时代是世界观正在形成的时期,而我们这个时代有人说是精神贬损,物欲膨胀;理想低迷,平庸泛滥;道德滑坡,“我为圆心”;价值低庸,急功近利。这决不是理想的成长环境。在一个充满功利刺激和诱惑的社会中,人的自然属性会受到刺激而充分显露,而要做到富有精神的追求就比较困难了。“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在生活中决不可随波逐流,而是要不断汲取人类一切宝贵精神财富,用它来不断养育自己、充实自己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4.“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请联系生活实际来解读这句话。

示范:达尔文从小就喜欢看草间的昆虫,据说有一次,他曾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后来达尔文成为生物学家之后还长期地观察昆虫,研究着生物世界。

有人间三个泥水匠在干什么,一个答道“在砌砖”,第二个答道“在挣钱”,第三个答道“在建造一幢漂亮的大楼”。后来,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

达尔文小时候看昆虫是顺着本能在做事,对他所做的事并无觉解,属于自然境界;后来他成为生物学家后,是在为社会利益进行观察和研究,属于道德境界。

第一个泥水匠属于自然境界,第二个泥水匠属于典型的功利境界,第三个泥水匠也属于功利境界,但他的功利超出了一般的物欲。

山区放羊娃的人生: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放羊娃娃由于生活在落后愚昧地区,对自己生活不觉解,作为一个少年最是多梦季节,但他却仍是近乎处于自然境界,这也使我们感到治贫首先要治愚,理念(觉解程度)对于一个人的人生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5.“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了不同的意义。”

这是课文中精彩之笔。请从中引出一点为人处事的哲理。

示范:《孟子》中有“人人可以为尧舜”,《荀子》中也有“涂之人可以为禹(路上随便哪一个都可以成为像禹那样的圣人)”冯友兰先生的这句话可以说就是对这一哲学思想的演绎。崇高寓于平凡,平凡蕴含崇高。追求崇高要从平凡甚至琐屑的事情开始做起,崇高的境界往往体现于日常细节之中。一个没有权势和财富的人可以是圣人,而一个居高位者或巨富者也可能是一个渺小之人。雷锋是一个士兵,并不妨碍他是一个道德境界的人,《五人墓碑记》中所记载的五人,虽然是普通民众,但也无妨他们流芳千古。胡长青是高级干部,但他贪婪成性,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巨大利益来换取个人私利,因而被人们所唾弃。“觉解”是出自内心的,不是流于口头的,“觉解”不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是言行一致的“笃行者”。今天这个时代非常注重“包装”,很容易让人作秀于外而忽略了对真正的人生境界的追求。这也是需要警惕的。

6.经常听人们用“出世”“人世”“既出世又人世”来形容一些人对待生活或事业的态度,请联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具体解说这些词语。

何谓“出世”?有些人坚持并实践着这样的主张:想要得到最高的成就,必须脱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生”,以寻求最后的解脱。比如庄子。何谓“人世”?另有一些人,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不愿玄谈,不愿避世,积极用世。他们只讲道德价值,不会讲或不愿讲超道德价值。在出世的人看来,人世者太现实主义了,太肤浅了。他们也许是积极的,但是就像走错了路的人快跑:跑得越快,越错得很。在人世者看来,出世的人太理想主义,不实用,消极。何谓“既出世又人世”?意思是,既投身到社会里,又能超越人世。有超越人世的渴望又不逃避现实。踏踏实实地做事又不囿于人世。这跟宗教不一样,宗教是一味追求出世,而逃避现实。也不像西方哲学那样,讲究人世而不能超脱人世。中国的圣人,如孔子、孟子,都是置身于社会斗争之中,又以天地境界为自己的人生境界,意识到自己是宇宙中的一员,是“天民”,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这就是既人世又出世的表现。

五、探究质疑

1.“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这几句话在文章当中的第六段,是对“天地境界”的阐述,具体应作如何理解?

一般人认为,一个人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已经是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了。但是冯友兰却不这么看,他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还不是一个理想的人,还有比道德境界更高的境界。在此种境界中的人不仅能尽人伦人职,而且能尽天伦天职,即能事天、乐天。他深悟人之所以为人之理,尽人之性,成就一个理想的人格。道德境界中的人,以人性的自觉行人道,而天地境界中的人,是以天理的自觉行天道;这样,天地境界的人便有了更广大的胸怀与更高尚的气节,真正可以“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真正成为“天之骄子”。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宇宙”是一个人文概念,是天地万物的总称。古人把四方上下称为“宇”,把古往今来称为“宙”(现代汉语中的“宇宙”指的是: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可见,具有天地境界的人眼光与胸襟超越了现实社会,是跨越时空的,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皆包藏于其心中。他目光如炬、胸藏风云、纵横捭阖、总揽古今、文理兼融、博学睿智、情怀旷达、人性完善、悲天悯人、思济天下。如是,就可以抵达人生的最高境界而成为所谓“天民”、圣人。

2.课文把人生境界分为四等,是否周全?而其中的“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是否存在交叉的情况?

我们说四种人之外,还有一种人,连起码的“人道”“人性”都缺失了,如希特勒的法西斯暴行,如日本军人的南京大屠杀。还有的人杀人越货,手段残忍致极,他们以“我”为圆心,被人称为“私想家”,他们损人利己,甚至不惜残害生命来达到个人目的,他们身上缺乏最起码的“人道”“人性”,这种人被人们称为“人渣”,是社会的肿瘤、毒品。①……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②……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从这里可以看出“有功利意义”与“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这两者恐怕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事实上往往是相融的,不可绝对化。西方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曾说:“每个人为自己的利益做事比他故意为社会做有道德意义的好事对社会的贡献更大。”’有着现代道德意识的学生对以上问题一定会有话可说,可以各人发表各人的见解,不必讨论达成共识。现代社会承认行为功利,尊重个人利益,这是社会的进步,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克己复礼”,牺牲我一个幸福全人类也许在一些圣人能够做到,但如果违背人性而一味地追求大而空的所谓高大全,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难以做到,同时也会导致虚假不实之风,反而会败坏社会风气。

六、拓展延伸

1.课文里说,达到道德境界的贤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哲学上的觉解使他们的行动和生活有了道德意义,使他们达到了很高的人生境界。中国历史上涌现过无数的仁人志士,请列出你所知道的人物,同时写出浓缩了他们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

示范: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林觉民: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李广;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们的人生境界已如一道道风景,或雄奇,或峭拔,或清逸,或壮美,或险峻。

2.请按照例句的句式续写一句。

有一种人生,铁骨铮铮;有一种人格,鬼神共鉴;有一种精神,自强不息。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述,留一部经典巨著给后人,这种身陷逆境却有所作为的举动,是一种奋发的人生境界。

示范:有一种人生,月白风清;有一种人格,桃李无言;有—一种精神,平凡而伟大。雷锋位居平凡,乐于助人,献一生春风温暖给人间,这种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行为,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

3.仿照前后两句的句式,分别以“哲学”“觉解”为中心内容仿写一个句子。

冯友兰的境界说,尽哲学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天职, , ,铺“言语路绝,心行道断”之天路。在民族危亡之际,以其最哲学的哲学,鼓动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理论上自成一统,实践中功绩卓著。

答案:明“哲学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之天理 泄“人生的意义在于觉解”之天机

延伸阅读

功利境界的特征是: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为利”的。所谓“为利”是为他自己的利。这里的“利”包括我们常说的“名”和“利”两个方面。在冯友兰看来,“利”即对我之需求的满足,精神性的满足往往求助于名,物质性的满足往往求助于物质利益即狭义的利,“求名于朝,求利于市”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求自己的乐(乐即一种满足感)。这样,功利境界与一般的功利主义便有一定的差别。功利境界的本质是为己。就社会现实说,绝大多数人都处于功利境界之中,功利境界是常人的境界。功利境界的人心态各异,所干的事也不尽相同,求名利的手段更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但是,无论是求名一的,还是逐利的,或者是求名利双收以成就自我一番事业的,他们的人生目的都是共同的。与自然境界中的人无所追求、毫不自觉相比,功利境界中的人,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自觉的行动、自觉的了解;他对个人名利的追求,客观上也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因此,无论就个人,还是就社会来说,人从自然境界过渡到功利境界,无疑都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但是,这种进步是付出了代价的。从总体上看,功利境界的人的人生目的是为己,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取”字。但是,为实现这一目的有时必须用“予”这一手段。有的人就是专靠“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一套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有的人则“主观上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有的人利己不损人,有的人损人以利己;也有的人表面上损己以利人,骨子里却以利人为更利己之手段,如此等等,从根本动机看,他们同属一类,都属功利境界。人们常常崇拜英雄,就其功业说,可能十分伟大,但就其境界说,并非十分高尚。英雄和奸雄,虽一个流芳百世,一个遗臭万年,但他们的境界却是相同的。从古及今,有许多处世哲学、宗教信条、格言谚语,口头上都标榜仁义道德,事实上却成不了仁、取不了义,不是最高层次的境界,同样也只是功利境界。如老子讲:“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墨子讲“兼相爱”,目的却是“交相利”。基督教也说爱人是为己积福、行道德是造上天堂之路等等。道德说教并不道德。骨子里都是教人利己,充其量不过是教人以利他之手段,达到利己之目的。功利境界虽不是什么高的境界,但也不宜过分责难。功利境界在主观上是不可取的,但在客观上并非于社会无益。于人之三不朽中,除不可立德之外,功利境界的人既可立言,又可立功。立言立功都是对社会有益的事。因此,功利境界中的人惟恐不好名,如其不好名,则未必常作有益于人的事。才人立言、英雄立功就是以求己利、求己名为动力的。有的人甚至于求好名而不得时,故意以求恶名以扬名。桓温所谓“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正是这些人心理状态的真实的写照。

学习卡片

1.正音。觉解:觉,读jue;禅宗:禅,读chan;禅让:禅,读shan

2.明确几个词:

觉解:领悟、了解所做的事的意义。

天民:明乎天理,适乎天性的贤者。

超越:越过。

弱海一瓢(学生卡片摘抄):关于“道德境界”:“我”有自私义和主宰义。就“我”之自私义说,道德境界中的人无“我”;就“我”之主宰义说,道德境界中的人真正有“我”,亦即有“真我”。这就是说,道德境界也就是无“小我”之境,或曰有“大我”之境。道德境界中的人以社会为“我”,所以他们不自私,不利己。他们为社会做事,为社会谋利时没有任何个人目的。他们的行为被“真我”所主宰,所以其行为虽无个人目的,但却有觉解,他们的行为是出于“真我”自觉选择的行为。

大有大无周恩来,惊人之无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不怨,六是去不留言。这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公私之分古来有之,但真正的大公无私自共产党始。1998年是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也是划时代的《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是这个宣言公开提出要消灭私有制,要求每个党员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梁衡说,150年来,实践《宣言》精神,将公私关系处理得彻底、完美,达到如此绝妙境界者,周恩来是第一人。因为即使如马恩列也没有像他这样长期处于手握党权、政权的诱惑和身处各种矛盾的煎熬之中。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这真可以说是达到了天地境界。

挑战权威(学生卡片摘抄):作者把哲学的任务单纯地界定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显得过于简单。从世界哲学的眼光来看,中国哲学的内容本身确实有些偏狭。拿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提高人生境界确实是哲学的一项任务,但是如果把哲学的全部任务说成是只此一点,应该说也是欠严密的。所以这样表述似乎更为恰当:“哲学的任务之一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其实,从本文来看,作者所说的“哲学”,是一个特指——中国哲学,作者谈论的主要目的是人的精神境界问题,所以也没有必要界定过于严密,而使文章显得过于学术化。

让我心动(学生卡片摘抄):冯友兰四境界说,让我顿时省悟,反躬自问我属于何种境界呢,我发觉我身上功利境界的东西太多,而且这种功利都是以“我”为中心的。比如与同学相处我发现自己已渐渐认可了父母的告诫,对自己学习和生活上没有好处的朋友不要交,我们这些高三生好像都是孤家寡人,堪称“自私的一代”。对待学习目的。我们好像也显得非常成熟,那些耳熟能详的话语,已经溶人到我们的血液中来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习不好,就让你做一个下岗工人”;我们从小就知道周总理少年曾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马克思在17岁时就发誓要“为全人类的事业而选择职业”,那时还小并不懂,现在大了,对此却感到很麻木.一点儿也激动不起来。有人说,少年正是多梦的季节,我发现我们比薛宝钗还要现实了。你改悔吧。

浮想联翩(学生卡片摘抄):精神家园一一人类文明的象征,生命需求的终极所在,为了寻求它,自茹毛饮血始,人类不知付出过多少惨烈沉重的代价;为了走过它,人类不知又经历了多少漫长而艰辛的跋涉!莫里哀曾不惜放弃国王侍从的头衔和“法律硕士”的学位.甘愿去当一名卑下的“戏子”;巴尔扎克则毅然放弃“大律师”的优厚薪俸,十八岁上便郑重地向家人宣布要当一名“小说家”,在父母的极度失望中,他却兴冲冲地在巴黎一间破房子里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孔子周游列国,屈原怀沙沉江,司马迁忍受宫刑的羞辱,曹雪芹安守半生的贫贱……都是为了一个“守”字。“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屈大夫的诗句,真实地概括了一切精神追求者的命运和追求。为了寻找、建造并且守护人类精神家园,他们不仅关注着国家、民族的命运,更通过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复杂关系的解答,以改善人类的自下而上的方式及其处境,在纷扰的世界里,使之成为可以安顿我们灵魂的处所。这是一切智者的追求,也凝聚着古今中外无数作家、艺术家辛勤的劳动,因为精神家园的追寻,总有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寻找、建造已属不易,守护就更显困难。如今许多人已经吃穿不愁,却常常感到日子过得“没劲”;那些一掷千金的大款,声色犬马之外,更难免无聊、空虚,究其原因,无不在于人文精神的失落。他们失去了精神的家园,成了一群物质富有而精神贫困的漂泊者。金钱的诱惑,物欲的刺激,更使某些人沦为了社会的赘疣:或以权谋取私,或杀人越货等等。凡此种种,都使我们不得不忧心忡忡,向社会疾呼:人们啊,请守住你的精神家园!

备课资料

1.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t;年人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2.治学三境界: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还有的人在王氏三境界的基础上,于其第一、第二境界之间又加上“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作为第二境界。此说甚为合理。

3.中国的禅宗认为成佛需经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是寻找禅的本体而不得的阶段。第二种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这是似已悟道而实未悟的阶段。第三种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是描写悟到了瞬间即永恒,刹那成终古的心态。

4.《庄子·逍遥游》中的境界和冯先生四境界有什么区别?《庄子·逍遥游》中讲了四种“游”的四种境界:一是蜩与学鸠之游,“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二是大鹏之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三是列御寇之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四是神人之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于;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庄子看来,前三种游都不是理想的游,因为它们都需“有待”。“有待”就是有条件限制,有条件限制的游不是真正的自由。什么样的游才是最好的境界呢?庄子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真正的自由是五条件的,这当然是一种“心游”“神游”,是一颗无牵累的心在宇宙间的自由自在的遨游。冯先生常说,他所谓天地境界就是“游心于物之初,有之全”。“游心于物之初,有之全”就是庄子式的心游、神游。不过,庄子的心游是游于“无何有之乡”,游于混沌的宇宙;冯先生的心游是游于理想世界,游于大全。所以庄子的游是“无心而顺有”,冯先生的游是“顺理以应事”。“顺理应事”是即世间而出世间的精神自由,是即道德而超道德的精神自由。“无心顺有”是离世间的自由,是超道德的自由。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妈妈
“抄人”I服了YOU
家乡变化大
我的妈妈
谢谢老师
抄作业王
我敬佩的一个人
我心中的严师
小小的我
我的老妈爱面子
沟通
一个糊涂的人
贪吃女王
我身边的小能人
“天才体育家”--------李少杰
大学生会计实习周记
学院职业道德竞赛活动实施方案
酒店实习周记
财务文员实习周记
物业公司实习报告
县城区“村改居”工作实施方案
工厂安全保卫工作实施方案
医院2011年进社区实施方案
学校2011年廉政风险实施方案
财务会计实习周记
会计电算化实习周记
开展文明素质工程实施方案
职工运动会实施方案
十佳先进人物学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前台文员实习周记
简述网络语言研究现状与展望
关于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探讨
浅谈如何分阶段提高高职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关于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
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探析
关于“公民新闻网”的规制探讨
关于网络交际中自然语言的属性
关于网络论坛交际对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影响探究
关于职业价值观职业自我效能与大学生择业意向的关系研究
关于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浅析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
浅论电工实习指导教学
关于英汉网络交际词语理据之比较
关于体育道德与职业运动员职业道德关系的思考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研究
第二册咬文嚼字
第二册荷花淀
第二册荷花淀
第二册荷花淀
第二册装在套子里的人
第二册咬文嚼字
第二册边城
第二册荷花淀
第二册说“木叶”
第二册说“木叶”
第二册拿来主义
第二册装在套子里的人
第二册说“木叶”
第二册装在套子里的人
第二册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