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1
寡人之于国也
【教学目标 】
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理解和掌握有关实词的意义,归纳多义词义项,了解某些句式,熟练地背诵全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作为高中生,和初中相比,我们的写作主导方向将由记叙文转向议论文,什么是议论文呢?其实说白了就是用以表述自己观点、主张、意见等的文章。按照一厢情愿、畅所欲言的标准看,这种论文并不难写,可是要真正写好并不容易,需要有多方面的积累才行。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被称为诸子散文,而实际上相当于今天的议论文的著名的孟子的《》是如何阐述他的政治主张的。
二、教师诵读课文
三、理清本文的思路,翻看课后练习二,在自己也反复熟读的基础上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课文的段落大意,即
第一部分梁惠王提出了“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分从“孟子对曰”到“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是孟子说明“民不加多”的原因,也就是孟子用以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的区别。
第三部分,即本文的第三、四、五三个自然段,是用以阐述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也是变相回答“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的。若用原文回答问题和分析,则第三、四两个自然段就是写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也同时用以说明孟子“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的观点。第五自然段相当于从反面论证,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表现。
四、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诵读,诵读时一般还可根据课后练习二用提问的办法逐段诵读。
在读的过程中,分别由老师提问或老师以自己解答的办法积累实词和熟悉掌握有关的古汉语常识以及古汉语句式。
其中:在文章开头段提出“民不加多”的问题中,宜让学生掌握“”中的“之”是起取消主谓独立性作用的;
“则移其民于河东”,除书上有关的注解外,该句应译为“就转移他的百姓到黄河以东的地方”;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中的“之”亦为取消主谓独立作用,但“察邻国之政,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三句中的“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第二部分中“孟子对曰”中的“对曰”为“回答说”;“弃甲曳兵而走”中的“而”为起前对后修饰作用的“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中的两个“而”可用“而后”连在一起当“然后”译即可;至于“以五十步笑百步”一句宜译作“拿上(向后跑)五十步的笑话(向后跑)一百步的”为好。
这部分字面以外有些学生很有可能不太理解整体意思是怎么回事,即按照本段内容总体来说是孟子在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的意思,但孟子“以战喻”和本段最后一句“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之间的意思该如何联系呢?这一点完全可以让同学们先讨论讨论,如果效果不理想,教师再作解答。即既然承认向后跑多少步都是跑,并无实质上的区别,那么作为当统治者的,其用心程度如何,也并非有绝对的可比性,那么你个人一厢情愿认为百姓都该投奔你,同样也是没有依据的。
本文的第三部分中除已有的注释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再可以值得专门解释的。
之后就仍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并彻底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背诵全文,背诵方法如前一单元文言文。
五、最后可用10分钟时间把课后练习中关于多义词义项辨析的题完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小发明
- 第一次演出
- 姥姥家的小猫
- 今天真快乐
- 煮面条
- 我想变成……
- 可爱的小鸭子
- 可爱的小猫
- 野菊花
- 校园的春天
- 科学小实验
- 喷泉
- 第二次龟兔赛跑
- 家乡的山
- 游植物园
- “乡财县管”制度改革的探讨
- 管理会计与经济全球化
- 总结历史经验 实践科学审计
- 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及对策
- 税收代位权的必要性与危险性
- 对构建国家审计质量外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 医院基本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践与探讨
- 部队财务管理的系统分析与创新
- 我国环境审计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 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切实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 论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六大特性
- 与自行研发无形资产资本化支出形成暂时性差异的商榷
- 依托企业内网实施远程预审
- 如何开展金融绩效审计
- 网络环境下审计风险的分析和防范
- 想象,让课堂如此美丽──“蚊子被蜘蛛网粘住以后……”教学叙事
- 《寓言四则》课文鉴赏──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 浅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寓意
- 《寓言四则》学法指导
- 激发想象,引导探究──谈《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教学
- 《寓言四则》重难点突破
- 《寓言四则》课文导读
- 《寓言四则》课标解读
- 《伊索寓言》简介
- 《寓言四则》的表现手法
- 宙斯、赫拉和赫耳墨斯
- 《寓言四则》课文结构分析
- 《寓言四则》学法导引
- 《智子疑邻》译文
- 写在人生边上──读伊索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