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0
愚公移山
教学设想:
1. 把认识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把对比、衬托手法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作为本文的教学难点。
2.采用“预习——诵读——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3.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新课
《》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为素材,创作了一幅同名的巨幅图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时,提到过“”的故事,他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那么,到底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
二、检查预习
用小黑板或幻灯片展示下列预习题,并分别叫学生快速作答。(题略)
三、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2.学生分角色朗读。
3.学生齐读。
四、讨论问题。
1.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
理解: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2.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理解: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3.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用意何在?
理解:智史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望之“智”在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生平险、挖山不止。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元辰而山不加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显而易见,这样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了愚公形象。
4.本文写太行、王屋的高大,愚公的年迈,移山人力伪缺乏,运土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有何作用?
理解:衬托的决心、信心、恒心。
5.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理解: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五、课文小结。
六、课外作业 。
1.翻译全文。
2.就本文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洗衣服
- 鼓和香草读后感
- 春天来了
- 采蘑菇
- 智救小鸭子
- 有趣的课间活动
- 我爱我的家乡——瓜园
- 《精卫填海》读后感
- 读《苹果落地》有感
- 舅母的女儿
- 开学了
- 绿荫场上
- 我的军令状
- 中秋灯会
- 寻找秋天
- 构建干部工作落实“四权”的民主机制研究
- 意大利法中违约解除效果实证考察(1)论文
- 市政道路上的井盖致人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研究(1)论文
- 政府的规模与范围(中)
- 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政治社会学的观察与分析路径
- 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过去与未来
- 关于改革选举制度的思考
- 浅议代议民主制的理论与实践
- 事实推定与证明责任(1)论文
- 民事审级制度之研究(1)论文
- 对我国虚拟财产侵权纠纷的法律分析(1)论文
- 民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 情势变更制度之确立与处理非典型肺炎疫情案件(1)论文
- 浅述人大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青美术
-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案
- 《翠鸟》教案
- 《鸟的天堂》教案
-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 《两只鸟蛋》教案
- 《画风》(第一课时)教案
- 《草原》教案
- 《看雪》教案
- 《草船借箭》的两种教法教案
- 《落花生》教案
-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创新教案
- 《詹天佑》课堂教学片段实录和点评教案
- 《一夜的工作》教案
- 《桂林山水》教案
-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