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③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内容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检查预习
①导入 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②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整体感知
①出示学习目标。
②听读课文,思考:
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b.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明确]
①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对于设计得好的同学要提出表扬。
重点研讨
①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在文章内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来介绍的。例第3段,把“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
②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
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a.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
对于修辞方法,学生了解即可,关键体会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的好处(学生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
b.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拓展延伸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布置作业
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爷爷
- 星球大战
- 以棋达意,献给母校百年华诞的礼物
- 秦始皇兵马俑见闻
- 《青少年法制教育》观后感
- 漫话寒假生活
- 我眼中的妈妈
- 母爱深深
- 蜡烛与电灯
- 考试时刻
- 饱满的“向日葵”
- 有趣的拍卖会
- 春姑娘来了
- 提到泪,我也累了
- 20年后的世界
- 浅论公民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探析
- 试析高校教学秘书的角色冲突与心理调适
- 简析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外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 试析对“网络素养”提升若干问题的思考
- 浅谈工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及行为研究
- 试析以目标管理引领企业教育培训科学发展
- 试析大学外语口语教学策略研究
- 试析美国住宿制文理学院与中国教学型大学的比较研究
- 试论交易费用理论视角的高校学部制改革分析
- 简析创建高校党校长效机制的探索与研究
- 试论英语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 试论学生工作在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
- 试析大众传媒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 浅谈元认知理论与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
- 试论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的探索
- 《岳阳楼记》写作借鉴
- 《岳阳楼记》写作特色
- 《岳阳楼记》知识延伸
- 读《岳阳楼记》有感
- 《岳阳楼记》语句特点
- 《岳阳楼记》课文翻译
- 《岳阳楼记》写作特点
- 《岳阳楼记》问题探究
- 《岳阳楼记》解词
- 《岳阳楼记》通假字
- 《岳阳楼记》课文评点
- 《岳阳楼记》疑难解析
- 《岳阳楼记》字词活用
- 《岳阳楼记》的文体
- 读《岳阳楼记》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