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5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材指瑕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原作莫泊桑,李翰华译。作为教材,笔者认为这篇课文有以下三个不当之处:
一、病句
教材第57页14至17行原文写道:“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这张白的脸,十分钦佩地听着。当他回答时,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子下面,吹响着一把军号。”这里有两个句子,第一个句子出现了两个人,分别是“福楼拜”和福楼拜的“朋友”(即屠格涅夫),这就使第二句“当他回答时”的“他”指代不明,是指福楼拜,还是指屠格涅夫?笔者认为这应该是翻译的疏忽,应给予纠正。
二、插图与文字描述不符
课文中对都德的描写是“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胡子连成一片……”。可是,第59页提供的五位作家的图像中,都德的头反而是最大的,头发并没有“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胡子成一片”。笔者认为这应该是图画作者的疏忽。图画作者画的或许是某时刻的都德像,都德也可能曾变换过不同的发型,但作为课文插图,应该与文字内容紧密结合,何况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之一就是人物的肖像描写,如果文字与插图不符,插图就成了败笔。
三、“练习二”的设计不合理
教材第60页的“练习二”题干是这样的:
福楼拜是莫泊桑文学创作的启蒙导师,他曾对莫泊桑说:“你所要说的事物,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满足于‘差不多’……”试从课文找出人物描写的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句子,验证福楼拜对莫泊桑创作的影响。
这道练习题的设计者显然忽略了学生看到的课文并非法语原创作品,而是已经翻译成汉语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学生只能从汉语文字的角度判断其用词的准确性。常识告诉我们,翻译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翻译家再创作的过程。法语和汉语在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翻译有直译也有意译。莫泊桑原创作品中某个用得很精确的词,有可能译成中文就变了样,要学生从中体会莫泊桑创作时的“只有一个词来表示”是不恰当的,例如同一部莫泊桑的小说,有人译成《俊友》、有人译成《漂亮朋友》,这“俊”和“漂亮”在法语原作中是同一个词,但译成中文后就已经不是“一个词”了。笔者认为,在学习本文时,学生只能了解课文译者用词的精确性,而不能了解莫泊桑用词的“准确生动”以“验证福楼拜对莫泊桑创作的影响”。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想和姚明聊聊天
- 西 瓜
- 美容草
- 我想对残疾人说
- 对生命的感想
- 撕心裂肺的哭声
- 爸爸,我想对您说
- 爷爷,我不是三岁小孩
- 玩具战士——弹珠警察
- 狐狸借尾巴
- 我们的校园
- 我的妈妈
- 水果拼盘
- 望洞庭
- 小老虎——我
- 论集团性公司财务管理的有效协调
- 财务管理的集权与分权
- 试论财务管理与财务管理教学课程探讨
- 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 探析提升中小学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 论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构架
- 论竞争思维下的财务管理
- 加入WTO我国推进财务集中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 强化高校财务管理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EVA最大化
- 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 探讨财务管理战略在企业中的运用分析
- 试论基于财务管理视角下的企业并购问题研究
- 浅议设计院财务管理现状及完善措施
- 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6第一课时
- 《最后一分钟》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七律·长征》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 《七律·长征》相关链接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1
- 《最后一分钟》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8第二课时
- 《七律·长征》词句解析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课时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7
- 《七律·长征》教案学案设计
- 《七律·长征》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教材简说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二课时
- 《七律·长征》快乐练习:达标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