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春》教案
学习目标:
1、 学会细致的观察并生动地描写
2、 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 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
(第一教时)
一、 创景导入
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景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二、 师生共赏
1、 师生同读
(配乐配画)师:深情朗诵。生:深情朗诵。师生齐诵。读后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
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
2、 师生同赏
⑴小声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喜欢的词语 ⑴嫩嫩的、绿绿的、⑵偷俞地、钻⑶ 理由: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⑵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 无意识的、无情感 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喜欢的句子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⑵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
⑶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交流并总结。
3、 师生同写
师生读最后一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4、 师生同绘
出示画板,共同描绘美好的春景图。(重点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然后描画)
三、 精彩展台
同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唱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口头作文)
四、 友情链接
作业 布置:⑴课外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⑵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
(第二教时)
链接交流;:朱自清简介、朱自清作品诵读、赞美春的文章朗读比赛
五、 写作训练
以“家乡的春”为话题写一篇写景散文
词汇参考:
朗润 酝酿 卖弄 宛转 嘹亮 黄晕 烘托~~~~(见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尽量用上这些词语)
板书设计 :
春
一、 盼春。
盼、来、近(总领 全文,开启下文)
二、 描春
㈠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㈡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 图、迎春图)
春草图(草报春):偷、钻、嫩、绿、满——草
坐、躺、打、踢、赛、捉——人
春花图(花争春):态——桃、杏、梨,赶趟儿。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风图(风唱春):触:抚摸
味: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春雨图(雨润春):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密密地斜织、屋顶上笼着层薄烟
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灯、人、房屋
迎春图(欢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拌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颂春:三个比喻句(春天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是书本
- 妈妈生病,我做小当家
- 我的自行车
- 荡秋千
- 菊花
- 我家的菊花
- 快快长大
- 妈妈生病了
- 乒乓球大战
- 妈妈生病了
- 老鼠为什么是坏的
- 《坐井观天》后传
- 庆祝游园
- 妈妈生病了
- 妈妈生病了
- 试论近代“教育新潮"与我国早期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 浅析音乐教育在儿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 关于中国小提琴音乐之意境的表现
- 感悟中国现代音乐的真谛(1)
- 从音乐立场看敬拜赞美
- 关于我国传统音乐伦理思想探析
- 浅析中国摇滚的人生哲学——灵魂似乎还活着(1)
- 差一步到萨尔茨堡 (1)
- 浅析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舞台焦虑心理咨询的个案研究
- 浅论歌曲翻唱和创作
- 浅谈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教学中教材的应用与开发
- 探析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创作风格的独特性
- 浅论影片中音乐对人物的暗示及阐述作用
- 客家山歌音乐的发展创作手法探讨
- 浅论舞蹈与音乐
-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四
- 《北京亮起来了》
- 《难忘的泼水节》
- 《邮票齿孔的故事》
-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二
- 《画风》
-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之三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 《葡萄沟》第二课时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之二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 《葡萄沟》第一课时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二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七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