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春》有关资料:《略谈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摘录)
朱自清的散文,有缜密精巧的构思,玲珑剔透的结构,质朴凝练的语言,绵密真挚的情致。这些,无疑是构成他“文章之美”的因素。但是,主要因素诚如郁达夫所说,是“满贮”着的“诗意”。
诗意,用杨朔的话来说,就是使人“动情的事”。作家怎样把自己感到“动情的事”传递给人们,使之受到感染产生共鸣,要求和方法是多方面的,创造诗意的艺术也是极为丰富的,其中之一就要看作家驾驭艺术技巧如何。比喻,看来是一种修辞手法,其实也是一种艺术表现技巧。它对作品“诗意”的创造是不无作用的。大凡有艺术才能的作家、艺术家都是素谙比喻技巧的。难状之声,难描之形,难绘之景,难传之情,一旦到了他们作品里,就声如耳闻,形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同身受,出现一个幽深迷人的意境。究其底,多是比喻技艺使之如此。
朱自清运用比喻艺术创造出的散文诗意,给人的美感是多方面的。
1.形象美。文学艺术作品必须有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惟其如此,才能获得持久的艺术生命。作为散文,特别是描写风物、寄托情怀的抒情散文,既要有情,又要有形,这就尤见作家的艺术功力。朱自清的抒情散文,不仅潜隐着一种缠绵、委婉、深沉的感情,同时,他凭借精妙的比喻艺术也为我们勾描出一群栩栩如生的美的形象。
以质实之物比质实之物,给人一种形象美,这在朱自清的散文中,俯拾皆是。然而,他用质实之物比“空灵”之物,从而托出“空灵”之物的形象,却更是出神入化。在《春》的结尾,作家这样写道: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领着我们上前去。(略)
春天,她无形、无声,是“空灵”之物,一般人要描写出春天的形象,是多么困难,而朱自清写出来了,写得如此美。他独具慧眼,敏锐捕捉主体和喻体的“质”的相似点,把春天的美丽附于“刚落地的娃娃”的勃勃生气美,“小姑娘”的艳丽容颜美,“青年”的健壮身姿美,使抽象的“春天”有形、有色、有声、有神、有情,喷射出诗意的光辉。作家写物附意,扬言切事,也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春天无比热爱和热情赞美的深沉感情。
2.绘画美。古人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谈。能绘出影像的是画,透出神韵的是诗。好的画和好的诗总是相辅相成、浑为一体的,朱自清写的虽是散文,却与诗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的散文,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在《春》中有这段描写: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还眨呀眨的。(略)
春天的景象被朱自清描写得多么精彩呀!读了这段文字,你仿佛置身于万物复苏、争奇斗妍的春天之中,又仿佛在品赏一幅清丽明朗的水彩画。这幅画,远处可见五彩缤纷的花色,近处可听蜜蜂的低吟,上有蝴蝶的翻飞,下有野花活泼俏皮的眨眼。远、近、上、下,浓、淡、干、湿,虽是信笔点染,无事雕琢,却成为高妙的艺术珍品。为增强画面的色彩美,再三设譬花色;为使画面呈现生气,以眼睛眨与野花的神态构成一比。由于作家描绘画面,把美的情致注了进去,因此,几多诗意,几许春色,便从一幅动的、立体的画图中溢了出来。
3.音乐美。音乐是以其特有节奏旋律来打动人心,感染人们,从而获得艺术魅力的。好的音乐,总给人以余韵袅袅、绕梁三日的美感。古今好的诗文莫不如此。(略)
4.含蓄美。汪洋奔放、直抒胸臆的诗是美的;余味曲色,含蓄蕴藉的诗更不失为美。诗为什么要含蓄?这是由生活决定的。生活本身就存在着含与露、隐与现、曲与直的现象。同时,进行艺术欣赏的人们,是主观能动的,不希望作家、艺术家把话说尽,一览无余,而是要他们创造出“含而不露”的妙境,以便为人们提供想象和再创造的天地。含蓄非诗独有,散文亦然。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有余味,有余情,具有咀而“味之不尽”的含蓄美。这种含蓄美,同样也是用比喻艺术加以实现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新鼠标
- 扇
- 美丽的秋天
- 难得的夏雨
- 最好的办法
- 公园里的金鱼
- 看猴子
- 我的国庆节
- 快乐的暑假
- 我的妈妈
- 喂鱼
- 逃生训练
- 公园里的菊花
- 公园里的菊花
- 路边的交通规则
- 论请求权与债权之关系混淆的历史成因与理论对策(1)论文
- 论未成年人受侵害的过失相抵(1)论文
- 舞蹈:洋为中用50年
- 舞蹈文化观念与舞蹈本体意识
- 私法惩罚论-以侵权法的惩罚与遏制功能为中心(1)论文
- 孙中山与民国宣誓制度之建立
- 我国民事诉讼上诉审制度之检讨与重构(1)论文
- 论不真正连带债务.(1)论文
- 试论图书馆信息传播中的知识产权(1)论文
- 中国能否提高选举民主化程度?
- 东西部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与西部制度的创新
- 中国自由民主和法治的开端与挫败
- 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
- 作为社会论坛的戏剧
- 文化多元音乐与感知结构的完形合一
- 《影子》教学设计
- 《画家乡》
- 《北京亮起来了》
- 《荷叶圆圆》课堂实录及反思
- 《小壁虎借尾巴》讲读教案设计
- 《秋天的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教学设计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 《找春天》
- 《我是什么》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之三
- 《月亮的心愿》教学片断及反思
-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2
- 《爱迪生救妈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