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短文两篇》课文说明

《短文两篇》课文说明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8

《短文两篇》课文说明

两小儿辩日

这是选自《列子·汤问》的一则传说故事。文中记叙古时候两个小孩儿,各凭自己的直觉,认定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人的远近不同,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对此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尽,学习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故事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故事分三部分。

一、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两小儿对于同一自然现象,各抒己见,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第一至第三段)。

二、写两小儿各自申述所持看法的根据,反驳对方的看法。一小儿是根据视觉来判断,认为距离近的物体形状大,距离远的物体形状小;另一小儿则根据感觉来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便感到凉(第四、五段)。

三、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不能判明谁是谁非,受到讥笑(末尾两段)。

全文仅一百多字,语言文字简洁,层次分明。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的。

在这则故事里,孔子的态度比较实事求是,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因此,讲授时不要把两小儿对孔子的讥笑作为故事的主旨去理解,也不宜把课文的重点放在孔子被讥笑上。

乐羊子妻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记叙的是乐羊子的妻子为人方正,品行高洁,规劝丈夫改过从善的故事。

全文分两部分。第一段为一部分,第二、三段为另一部分。

一、概述故事的主要人物及身份。乐羊子妻是古代一个不知姓氏的普通妇女。乐羊子的“乐”读yuè。子,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写在姓氏之后,表示尊称。

二、写乐羊子妻品行高洁,才识过人,婉言规劝丈夫改过从善。这一部分又分两层。

1.乐羊子妻批评乐羊子行路拾遗的错误。乐羊子妻拒收丈夫拾到的金子,用“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和“拾遗求利”的危害加以规劝,使乐羊子不苟取贪得,知错改过,励志洁行。说明乐羊子妻洁身自爱,厌恶贪财好利的思想行为。“还以与妻”,“以”后省略作宾语的代词“之”,代“金子”,全句如补足应为“还以之与妻”。

2.乐羊子妻批评乐羊子中途废学的错误。乐羊子妻用“引刀趋机”(本自孟母断织)的行动和累丝织布必须日积月累“遂成丈匹”的道理,规劝丈夫专心求学,持之以恒,因而“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表现乐羊子妻才识过人。“羊子感其言”是古汉语中的被动句,即“羊子为其言所感”(羊子被妻子的话所感动)。

整个故事通过乐羊子妻劝夫改过从善的记叙,赞扬她品行高洁,才识过人。故事里引用的事例,说明拾金应不昧,学习要持之以恒。这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就是在今天,对于培养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的一代新人,也是有教育意义的。

本文凭借典型事例,运用对话描写,集中表现人物的某个侧面,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全文着眼于表现乐羊子的妻子,而妻子的故事都涉及乐羊子。因而在文字表达上,有关妻子的故事都用详写和具体描写;对乐羊子则用概述略作交代。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穿越时空的对话
五色土地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最后一根稻草
脚踏大地
我的家乡,人间天堂
感悟大自然
月牙桥
荷花淀派作品
爱国,不只是豪情壮举
脚踏一方土(1)
脚踏大地
祖国之歌
《老人与海》读后感
生命里的土地
初次见面如何缩短距离商务礼仪论文(1)论文
见面问候四大礼仪样板商务礼仪论文(1)论文
剪彩的礼仪商务礼仪论文(1)论文
具有中专学历的高薪职业职业指导论文(1)论文
软件开发工程师成功的职业转换职业指导论文(1)论文
席间应注意哪些礼仪商务礼仪论文(1)论文
与人见面怎样打招呼为好商务礼仪论文(1)论文
韩国人的一些社交礼仪及禁忌商务礼仪论文(1)论文
个人魅力还是工作能力?商务礼仪论文(1)论文
浙大推出职业规划在线测评职业指导论文(1)论文
成功交谈十忌商务礼仪论文(1)论文
如何修炼成高薪人?职业指导论文(1)论文
OFFICE小姐的电话礼仪商务礼仪论文(1)论文
女士用餐礼仪八个“不”商务礼仪论文(1)论文
商务礼仪之会面礼仪商务礼仪论文(1)论文
《美丽的小路》老师语录
《小海蟹》
《美丽的小路》随堂练习 提高篇
《荒野的呼唤》读后感
《美丽的小路》教学目标
《美丽的小路》随堂练习 巩固篇
《美丽的小路》重点字词的意思
《荒野的呼唤》读后感
《美丽的小路》教学难点
《美丽的小路》整体阅读感知
《美丽的小路》教学重点
《松鼠和松果》趣闻故事:显微镜下的新发现
《美丽的小路》重点字词梳理
《美丽的小路》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美丽的小路》重点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