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1
课
题:《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
课
型:新授课
研究课题: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东北作家端木蕻良写于1941年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强烈思念之情。调子是悲怆的。
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但他们有着朴素的情感,也有丰富敏感的心灵。教学中应努力唤起其内心的情感,进入情境学习。
对于文章的创作背景和作者,通常由教师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在21世纪的信息社会,网络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我们教学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本课将实验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当堂检索。
教学创意: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指导,自主获取知识,扩展课堂教学;配以音乐感染学生。
教学结构:
情境导入
——整体感知——品味精彩语句——扩展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2、体会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仪器与媒体:投影仪、计算机lanstar教学软件、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与方法:
一、情境导入
1、导语
2、学生上网检索有关背景和作者的资料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2、学生自读
三、品读精彩语句
1、学生朗读并互相评价
2、揣摩特殊词语的用法
(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2)请再看这样一个句子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
(3)学生讨论后学法总结指导
这两个词语的运用都逾越了常规。对于这些特殊的用法,应从以下两方面求解:
A、明确该词的本意;
B、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
最后在本意和语境间可以发现词语的具体确切含义。
四、扩展思考
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呢?
五、布置作业
(播放《松花江上》)
“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可以网上检索有关资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母爱无边
- 非常老师
- 幻想之行第十三章前往菲克城
- 我的“馊主意”同学
- 脾气怪怪的我
- 严格的爸爸
- 修自行车的老爷爷
- 乡村的孩子们
- 母亲,我的守护神
- 难忘那张笑脸
- 我是小书虫
- 三个小精灵
- 《家有儿女》——床单风波
- 关羽:两次重大失误,变成汉室“罪人”
- 这就是我
-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在深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高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 以劳动课教学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高中地理科际联系的认识和实践
- 浅谈高中英语总复习的方法
- 对于学生数学成绩评定的几点思考
-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 优化网络教学,发展学生能力
- 浅谈在《生活与劳动》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 新课程,给学生创造一片畅想的天空
- 超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分析探讨
- 法学教育培养什么
- 扩大阅读范围,讲究阅读方法,提高理解能力
- 巧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
- 基于FPGA的音频录放
- 语文教案-窦娥冤
- 语文教案-《离骚》
- 祝福
- 语文教案-春江花月夜
- 语文教案-短文两篇
- 语文教案-教案《故都的秋》
- 语文教案-边城
- 语文教案-林黛玉进贾府
- 语文教案-教案《老王》
- 语文教案-人生的境界
- 21.逍遥游
- 语文教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语文教案-故都的秋
- 高四册第4课边城
- 陈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