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0
《孙权劝学》的教学设计1
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历史典故,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以往的教学中,多以教师翻译课文,总结中心思想,学生记忆文言词语作为主要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指导下,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挖掘文章内涵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2)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3)使学生懂得“好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 新课
师:想必同学们都看过《三国演义》,谁能说出里面称霸天下的三个枭雄?
生:(不难回答)
师:他们是:曹操,刘备和孙权,这三个人不仅仅是军事家,还是政治家,思想家。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孙权手下有一个草莽英雄吕猛,英勇善战却不习文,后经孙权劝告,成为学识英博之士。孙权究竟是怎样劝学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补充完整。
(二) 、学生自读课文
可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或小组讨论理解文意,掌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中的文言常用词语,可采用小组互相提问的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指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知识。
(三)、探究课文内容
1,孙权是如何劝学的?
2,吕猛是如何做的?
3,鲁肃为什么与吕猛“结友”?
(这些内容的理解也可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文中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动作,并可加以适当的发挥,进行表演。在编写剧本,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深入研究课文,同时,表演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畅谈感受
1, 吕猛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 试将本课与《伤仲永》作比较,一个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个幼年不学,毫无所成。谈谈你的看法。
3, 你是怎样看待学习的?
四、 作业
在日记中写写学后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班主任不在的时候
- 溜冰
- 农村的胡同(二)
- 学跳绳
- 两只小猫去钓鱼
- 读《雷锋的故事》有感
- 小羊的生活
- 烹饪
- 青蛙申冤
- “小当家”做饭
- 小猫和小兔
- 小猫和小兔的故事
- 灯光球场
- 课后
- 做金工
- 西方文化与英语学习之关系
- 浅谈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及借鉴
- 论析20世纪西方的文化批判
- 西方文化理论视域与中国当代文化构型
- 评析《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西方文化内涵
- 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
- 不同宗教思想在英汉谚语中的折射
- 哈姆莱特的宗教思想和他的悲剧
- 浅谈美国法律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 从中西方文化的本质区别看科举制的兴衰
- 汉英谚语反映不同的宗教思想与观念
- 西方节日本土化中的国人文化心理分析
-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
- 浅析哥特亚文化的发展
- 论阿多诺美学的人本主义思想
- 戴望舒简介
- “再”读《再别康桥》
- 《沁园春·长沙》教学案例
-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 我教《沁园春·长沙》
-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 《诗两首》有关资料
- 徐志摩简介
-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 教师只讲十五分钟──特级教师罗易执教《沁园春·长沙》评述
- 哀怨的自白──重读《再别康桥》
- 《再别康桥》的女性情结
- 轻盈飘逸 情景交融──解析《再别康桥》的意境美
- 《沁园春·长沙》教学案例
-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特级教师罗易的一堂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