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6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结构。
3、学会通过细腻的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课前准备
1、收集作者丹尼尔•笛福的有关资料。
2、阅读原著《鲁滨逊漂流记》或课本所附《名著导读》。
3、各学习小组就本文展开自主合作学习,将未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求取生存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时下兴起一种“生存夏令营”活动,就是把志愿者放在荒山、荒岛等地方,以此来磨炼他们的意志和生存能力。其实在18世纪英国小说家笛福就写过题材类似的作品——《鲁滨逊漂流记》,请读过这部作品的同学简单介绍这部作品。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2、检查各小组课前自主合作学习的情况。
把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实物投影。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较分散、细碎,为了更好的把握本文的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在下一步教学之前向学生展示本文的学习目标。
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结构。
(1)鲁滨逊对自己处境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3)这几个阶段前后有何联系?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明确:(教师板书)
三个阶段 三个部分
解决生存困惑 (1—3)节 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生存下去。
采取具体行动 (4—9)节 解决了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寻求精神寄托 (10—12)节 积极乐观的生存心态。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把本文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写法。
2、学习鲁滨逊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珍视生命。
教学设计
一、探究人物
1、四人小组就下列思考题展开讨论。
(1)鲁滨逊为什么要活下去?身陷绝境的他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他为生存做了哪些事情?
(2)你认为他这样活值不值?
(3)从文中看出鲁滨逊是怎样的一个人?
2、全班讨论交流、明确
二、分析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四人小组讨论,结合课文谈谈。
1、鲁滨逊有哪些优秀品质?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
2、文中用第一人称有哪些好处?
三、拓展延伸
1、鲁滨逊的自我安慰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什么区别?
2、回忆现实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四、体验与反思
播放一段录像,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
外出旅游时,一位客人因贪恋山中美景和旅游团走散,迷失了方向,假设你就是那位客人,此时,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会怎么做?写一篇短文并相互交流。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们要珍视生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幸与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六、布置作业
结合原著,写篇读书笔记,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好朋友
- 我的虫虫一家
- 我这个人
- 超级淘气包
- 我的三大克星
- 我
- 我的好友陈东旭
- 哈,小C来了
- 爱看武侠小说的我
- 爸爸―充满青春气息的大树!
- 我的老爸是个“多面体”
- 一个爱下棋的人
- 倒霉的我
- 我
- 我
- 一块派的艺术
- 香港院校的引力
- 执法检查不能“后续乏力”
- 跟踪问效让承诺“不打折”
- 人大预算监督迈向纵深
- 宁波:瞄准开发园区预算
- 父亲,我们永远怀念您(续)
- 8年履职只为一方水土
- 我从朝鲜归来
- “龙须沟”的蜕变
- 理科思维融合对提高化学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 省人大常委会上下联动深化司法监督工作
- 我与纳米比亚“国父”是好友
- 立案登记伸张公民诉权
- 公开是人大实现有效监督的利器
-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12
- 《看云识天气》简案
- 《诗两首》教学设计6
-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8
- 《散步》教学设计4
- 《化石吟》简案
- 《风筝》教学设计3
- 《风筝》教学设计5
- 《风筝》教学设计2
- 《散步》教学设计3
-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6
- 《诗两首》简单教学设计
- 《秋天》教学设计
-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