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06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
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 、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 :
一、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同时介绍背景,最好通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努力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
二、扫清字词障碍
怪诞 (dàn ) 亘古(gèn ) 默契 ( qì ) 污秽(huì )
炽痛 (chì ) 嗥鸣 (háo) 谰语( lán )
三、教师表情朗读,让学生充分领会本文的诗意和情感.再让学生自由朗读,理解抒情散文所表现的家国之痛,民族之恨和爱国情感
四.理解全文结构
第一段:我常常详细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两段文字在结构上如双峰对峙,宛如对仗工整的一副对联。
五、问题研讨
1、 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作者面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
2、 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哪?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激动,就不满足于使用“她”,而改用“你”直接与土地对话交流,这在修辞上称作“呼告”/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中有类似用法。
3、 这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试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表露的?
作者选择有特征的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但有人说有些段落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六、反复朗读,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句子,背诵出来,比赛看谁背的句子多。
七、作业
1、 课外阅读秦牧的《土地》
2、 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3、 作文《我爱家乡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My Family
- My teacher
- The litte green man
- My father
- Introduce myself
- Mr. Wang
- Chinase New Year is coming soon
- My Home
- 一封信
- A Dream
- My Teacher‘s House(我的老师的房子)
- Baking a cake
- myself
- My Study(我的学习)
- 写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 你实现团队管理了吗?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如何对考核者进行训练?(2)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关于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的研究(glx48)市场营销论文(1)论文
- 剖析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如何打通e-HR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论人力资源观的误区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公司裁员各有高招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企业发展趋势:网络化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人才选用与招聘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先找对的人,再做对的事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某电信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研究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全面绩效管理案例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从炒单看薪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如何对考核者进行训练?(1)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十二星座办公室守则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 《再见了,亲人》同步作文之范文习作
- 《再见了,亲人》重点语句探究
- 《打电话》趣闻故事
- 《再见了,亲人》美文欣赏二
- 《再见了,亲人》重点字词意思
- 《打电话》考点练兵(二)
- 《再见了,亲人》考点练兵 积累篇
- 《金色的鱼钩》教学目标
- 《金色的鱼钩》重点问题探究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二
- 《再见了,亲人》同步作文之写作指导
- 《再见了,亲人》美文欣赏
- 《再见了,亲人》整体阅读感知
- 《再见了,亲人》考点练兵 文章阅读
- 《再见了,亲人》趣闻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