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06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
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 、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 :
一、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同时介绍背景,最好通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努力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
二、扫清字词障碍
怪诞 (dàn ) 亘古(gèn ) 默契 ( qì ) 污秽(huì )
炽痛 (chì ) 嗥鸣 (háo) 谰语( lán )
三、教师表情朗读,让学生充分领会本文的诗意和情感.再让学生自由朗读,理解抒情散文所表现的家国之痛,民族之恨和爱国情感
四.理解全文结构
第一段:我常常详细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两段文字在结构上如双峰对峙,宛如对仗工整的一副对联。
五、问题研讨
1、 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作者面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
2、 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哪?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激动,就不满足于使用“她”,而改用“你”直接与土地对话交流,这在修辞上称作“呼告”/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中有类似用法。
3、 这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试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表露的?
作者选择有特征的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但有人说有些段落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六、反复朗读,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句子,背诵出来,比赛看谁背的句子多。
七、作业
1、 课外阅读秦牧的《土地》
2、 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3、 作文《我爱家乡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爱我家
- 老师是一朵母亲花!
- 学骑自行车
- 下雪了
- 开联欢会
- 月 亮 姐 姐
- 我的一家
- 我最敬佩的人
- 拔河比赛
- 玩电脑
- 希望
- 我家的小狗
- 童年趣事
- 一个可爱的女孩
- 小狗
- 论碳排放权的准物权和发展权属性(1)论文
- 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思考
- 韩国青春偶像剧的大众文化审美属性
- 民主化进程中的乡村关系
- 债权受偿顺位省思-基于破产法的考量(1)论文
- 论影视教育中的影视文化与审美认知
- 欧洲民法典草案及其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1)论文
- 消费者撤回权的正当性基础(1)论文
- 关于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系统深思维(1)论文
- 国外地方政府改革与创新
- 婚姻家庭住房权的优先保护(1)论文
- 论商标权的本质及其异化(1)论文
- 对于青春微电影的文本解读
- 迪斯尼动画电影中的音乐艺术魅力
- 完善各级人大代表与选民、选举单位沟通渠道的思考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 《四季》教学设计
- 《王二小》教学设计
- 《画家乡》教学设计
- 《四季》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司马光》教学设计
- 《阳光》教学设计
-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 《钓鱼的启示》教案
-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
- 《比尾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