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5
题:《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
课型:新授课
研究课题: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东北作家端木蕻良写于1941年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强烈思念之情。调子是悲怆的。
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但他们有着朴素的情感,也有丰富敏感的心灵。教学中应努力唤起其内心的情感,进入情境学习。
对于文章的创作背景和作者,通常由教师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在21世纪的信息社会,网络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我们教学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本课将实验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当堂检索。
教学创意: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指导,自主获取知识,扩展课堂教学;配以音乐感染学生。
教学结构:
情境导入
——整体感知——品味精彩语句——扩展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2、体会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仪器与媒体:投影仪、计算机lanstar教学软件、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与方法:
一、情境导入
1、导语
2、学生上网检索有关背景和作者的资料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2、学生自读
三、品读精彩语句
1、学生朗读并互相评价
2、揣摩特殊词语的用法
(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2)请再看这样一个句子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
(3)学生讨论后学法总结指导
这两个词语的运用都逾越了常规。对于这些特殊的用法,应从以下两方面求解:
A、明确该词的本意;
B、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
最后在本意和语境间可以发现词语的具体确切含义。
四、扩展思考
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呢?
五、布置作业
(播放《松花江上》)
“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可以网上检索有关资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台电脑
- 生活中的色彩
- 暴力狂
- 熟悉的人
- “懒“妈妈
-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 可敬的叔叔
- 胆小鬼VS鬼胆大
- 日记
- 我的自画像
- 我的对门姐姐秦雨帆
- 我应该感谢她
- 我不是王心凌
- 我的小传
- 一束野菊花
- 浅谈民族传统体育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 新经济形势下家具生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析
- 浅析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对策探究
- 浅谈“招工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及建议
- 浅析我国房地产信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关于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建设途径的思考
- 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企业理论比较分析
- 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资金管理浅析
- 对几个新经济学名词的理解
- 新经济形势下高校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 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人的本质”思想比较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所有制理论比较研究
-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方法与学科比较
- 简析中美两国失业率及汇率
- 国际农业合作社品牌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 《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练习设计
-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课文解读
-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之教学相长
-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实录之二
- 《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教案之三
- 《三打白骨精》教案之二
-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案例
- 《三打白骨精》教案之一
- 《三打白骨精》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 《螳螂捕蝉》说课材料
- 薛法根老师教《螳螂捕蝉》
- 《词两首 如梦令 渔歌子》课文原文
- 窦桂梅教学实录——《三打白骨精》
- 《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反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