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8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及重点]
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2.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教学设想]
学生自读——扫清文字障碍——学生诵读——教师、学生质疑释疑——学生感悟。
(解说:文章的自读是教学本课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媒体设计]
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优秀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板书题目)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什么一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说,会产生如此的艺术魅力呢?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 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以学生探究讨论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地去阅读课文,筛选课文信息,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
1.组织学生研讨分析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形象。
(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可讨论,可朗读。要求学生根据预习内容回顾全文,思考全文内容,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⑴你认为小弗郎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让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认为:小弗郎士是一个贪玩、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马虎、不认真学习、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由于这是最后一课而变成一个爱学习、同情理解老师,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⑵然后教师进行调控,组织讨论“小弗郎士是一个由于这是最后一课而变得认真听课的人的孩子”一种见解。
明确:小弗郎士是由一个贪玩、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一个爱学习、同情理解老师,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学生合作讨论,诵读小弗郎士的大段心理描写,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⑵究竟是什么使这样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讨论,点拨)
教师点拨:是朴素的爱国情感使这样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2.组织学生研讨分析韩麦尔先生这个人物形象。
⑴你认为韩麦尔先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可讨论,可朗读。要求学生根据预习内容回顾全文,思考全文内容,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认为韩麦尔先生: ①是一个可怜的人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③是一个严厉的人④是一个普通的人⑤是个温和而严肃的人⑥是一个有勇气的人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个爱国的人⑨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⑵然后教师进行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
①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镇上的一位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 )
②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最后一次上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说不下去。教了一节课又一节课…… )
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自责及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课文七处点至韩麦尔先生的爱国。)
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③种“见解”。结合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3. 作者为什么样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讨论,点拨。)
教师点拨:
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才能够成为千千万万法国人的代表,他们那朴素、热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4.放《国际歌》,让学生沉浸音乐世界,回忆故事情节,想象故事情境,体会文章主旨。
5.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哪些金子般的东西?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悟)
[布置作业 ]
把你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感悟写出来,在班内交流,字数在3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
最 后 一 课
小弗郎士 变 韩麦尔先生
亡国痛
民族魂
爱国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弟弟
- 我的酸甜苦辣老爸
- 嚣张的组长下岗了
- 幻想之行第六章魔法的激战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神奇的书
- 我的朋友
- 我亲爱的表弟啊
- “皮球”
- 老妈是侦探
- 刚哥哥
- 幻想之行第七章第二个言灵
- 我的狡猾老妈
- 好友王心怡
- 诗人和美女
- 扬琴东渐暨在中国的发展
- 扬琴教学的几点体会
- 甘树兵:影响人声歌唱音色的两个因素
- 电子综合设计实验设备的研制音频处理电路的设计
- 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
- 扬琴演奏的音乐美之来源
-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 扬琴教材编写之探索
- 高校运用钢琴集体课进行和声学教学的探索
- 少儿扬琴教学探究
- 浅谈班级的文化建设
- 浅谈扬琴演奏中的力度控制
- 加和减:作文教学中的思考
- 扬琴演奏传统曲目的历史发展脉路及现状
- 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 《游褒禅山记》读后
- 《窦娥冤》学案
- 《游褒禅山记》的结构特点
- 《诗经》两首
- 嬉笑怒骂,皆成文采——《拿来主义》语言赏析
- 雷雨
- 何妨让祥林嫂“美”起来——对课文《祝福》彩图的建议
- 《游褒禅山记》疑难句子解析
- 《项链》演绎由浮躁到真实的人生历程
- 《滕王阁序》“山原旷其盈视”中的“其”
- 《逍遥游》(节选)思路新解——《逍遥游》(节选)思路分析
- 第一部以考研为主题的小说——青春无悔(1-5)
- 《逍遥游》篇旨
- 《济南的冬天》教学简案
- 关于“做了女婿换来的”:《拿来主义》中一条欠妥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