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3
《小石潭记 》教学设计3
一。导入
新课
唐代著名作家柳宗元,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黔之驴》,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小石潭记》。
二、明确目标:
1、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
三、齐读课文
四、教学目标
完成
1、讨论下列问题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快起来。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一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底石头,成为不同底形状。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底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找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水底,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中景物的?
——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清楚,请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
熟读课文
五、
布置作业
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翻译全文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的策划:以“石”为线,串起对课文的阅读理解。
教案实施:
教师: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学生甲:“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这些句子写了“石”。
学生乙:甲同学讲的是明写“石”的句子。我觉得“其岸势犬牙差互”这句是暗写“石”。句子中的“犬牙差互”不仅摹出了两岸的形,而且描绘出了两岸的神。
学生丙:“闻水声,如鸣佩环”也写了石。如果“潭”不是“石潭”,它能发出这么悦耳的声音吗?
凉刺骨的意思。
师: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优伤、悲凉的心境。
[评析]
严格地讲,上述的内容是一个教学的片段,课下反思感觉内容有点单薄。
一:
教者在教例中使用的,是一种“整体赏析”的导读法。
此法适用于精美的短篇。其特点是或从点,或从线,或从面的角度发现课文中能够构成一个“集合”的知识板块,然后巧妙设计教学题,引导学生进行咀嚼、体味,从整体上去感受课文的美点及思想内容。
比如《小石潭记》,还可以牵出很多线条,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赏析。
①《小石潭记》中的“水”。
③《小石潭记》中的“对比”与“烘托”。
④《小石潭记》中的“景”与“情”。
⑤《小石潭记》中的“镜头”与“画面”。
⑥《小石潭记》中的写景短句。
⑦《小石潭记》中的“乐”与“凄”。
⑧《小石潭记》中的“清”。
二:
教学中对教材有独到的发现,是一种境界;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点拨学生建立“发现”的意识,积聚“发现”的勇气,学到“发现”的技能,则又是一种境界。教师除了引读、讲读,还应特别注意“教读”,特别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本领。
比如前述教例,若能利用些许时间,告诉学生这“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读法叫做“整体赏析”法,且点拨给学生一些整体阅读赏析的角度和方法,那么,这节课就可以称之为“具有画龙点晴之妙”的好课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老师
- 我的同学
- 我的眼睛很“大“
- 我
- 我的表弟王彦超
- 很傻的我
- 网虫、书虫、天虫
- 我的小妹妹
- 我的好邻居――艳红阿姨
- 我家的环境
- 爱弹琴的我
- 小傻瓜
- 喜欢她的三大原因
- 快乐小生
- 我的弟弟
- 中国工业部门能源使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居民购房活动性质的经济学分析
- 加快服务业发展速度 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 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的关系分析
- 试论构建和谐的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安排
- 抓紧制定我国“十二五”工业技术战略路线图的建议
- 关于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和经济增长的交互影响
- 文秘职业生涯规划书参考
- 关于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融资制度变迁:回顾与评价
- 用城市化创造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
- 行政秘书岗位职责范文
- 三农现代化途径研究
- 浅谈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创新探究
- 文秘基础知识试题大全总结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中国模式”创造
- 狐狸和乌鸦
- 所 见
- 复习一
- 快乐的节日
- 复习七
- 坐井观天
- 第3册第五单元 识字学词学句(二)3
- 汉语拼音 12
- 月亮湾
- 练 习 2
- 我要的是葫芦
- 第3册第五单元 识字学词学句(二)4
- 蚕姑娘
- 识字学词学句(一)4
- [小学二年级][组图]第3册第一单元识字学词学句(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