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9

《马说》教学设计9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4

《马说》教学设计9

一 教学任务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下)课本第五第六单元都是文言文单元,《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二 学生分析

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二十几篇的文言文,而且课外也接触了不少文言文。所以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语感,而且也积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的用法.这篇短文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很深,学生理解大意应该不难。但是他们毕竟才是初二的学生,以他们现阶段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难以完全理解文中韩愈所要表达的感情.基于此种情况,本堂可课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背诵课文,这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而对于内容则点到为止,不作过深的讲解.

三 教学目标

1. 能够当堂背诵课文.

2. 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3. 掌握几个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四 教学过程 安排

(一)导入 新课

由《神雕侠侣》中杨过遇小黄马的经历导入 。

小黄马是一匹千里马,而杨过则象是我们传说中的伯乐。小黄马在遇到杨过之前,最多也只不过给奴隶他的人运运柴火,还要遭羞辱;遇到杨过之后,本是一匹干蹩的瘦马变成了一匹日行前里的宝马。今天我们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

(二)正音正字

祗(zhĭ) 骈(pĭan) 一石(dañ) 食(sì)马者 其真无马邪(yé)

(三 )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和重音。

2.领读,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的读。

3.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

4.学生在看完注释后大声朗读两遍。

5.男女同学各一名代表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6.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

7.学生齐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出示讨论题,学生分组选择题目讨论。

(1) 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

(2) 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3) 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4) 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5) 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6) 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要求: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用原句回答)

讨论明确: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④,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⑤,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⑥,其真不知马也。

2.翻译课文

这篇短文文字不深,不须逐字逐句的翻译,让学生在前面对照注释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大家共同讨论。

教师指出几个常用的实词、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名词 鞭子 代词 代词 sì 动词 通饲“喂”

策 其 之 助词 食

作动词 鞭打 语气词 动词 shí 名词 食物

3.在此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

(1) 同桌间互相听读

(2) 男女生比赛朗读

(3) 全班齐读

(五) 研读课文,品味意境。

1 教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 作者所说的“食马者” “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学生不难理解:

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千里马比喻人才

3 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怀才不遇,愤懑不平)

4 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

5 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铿锵悦耳,声情并茂

6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

(六) 拓展延伸

讨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五 教学检测反馈设计

背诵课文并给韩愈写一封信,抚慰他怀才不遇,愤懑难平的心情.

六 自我评价

我以为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亮点有三:1.导入 新颖.<<神雕侠侣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非常爱看,以之导入 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范读、领读、大声读、小声读、男生读、女生读、个人读、齐读,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训练,也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当堂成颂。像《马说》这样的经典名篇能够背诵,从长远观点看,这是最使学生受益的。其三就是对讨论的问题没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讨论,而是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作出选择,这样能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上来,成为课堂的主角。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我既喜欢夏天又讨厌夏天
夏雨
兔子的红眼睛
中秋赏月
谢谢你,太阳
夏天的声音
难忘六一
我的妹妹
夏天的雨
续写《狐假虎威》
可爱的树袋熊
我不敢再骄傲了
兔子的红眼睛
夏雨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传承与发展
职业学校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憲政(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中国的宪法与宪政 (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知识产权(二)(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谈西汉初期的黄老管理实践及其现实意义
宪政、自由与正义 (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知识产权(二)(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中国茶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整合
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的借鉴
宪政、自由与正义 (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程序与宪政(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浅谈河北梆子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四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一
《小英雄雨来》:三写“游泳”表现雨来性格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三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二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七
《小英雄雨来》学习感受
《小英雄雨来》综合资料二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二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五
《小英雄雨来》:补一笔
《小英雄雨来》教学建议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