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藤野先生》导学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藤野先生》导学案

[教学目标 ]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忆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这篇回忆性散文带有较多的文学性,注意典型事例的描绘,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我们学习时要特别注意。

二、整体感知

1、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段)在东京,见藤野先生前。

第二部分(第 段)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处相识。

第三部分(第 段)离开仙台,深切怀念藤野先生。

2、理解人物

1、外貌描写(白描)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表现出先生的( )

2、通过四件具体的事件,突出什么精神性格。

A、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 )

B、为“我”改正解剖图。( )

C、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

D、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

3、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这种态度,最集中地体现在哪两件事件上? A、“匿名信事件”

讥刺“我”得了教员漏出来的题目,才考试合格的。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前半句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对此的愤恨和抨击;后半句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B、“看电影事件”

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枪毙,别的中国人在围观,日本观众在欢呼。

“呜呼,无法可想。”

——反映出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

C、这两件事各有什么侧重?

匿名信事件——弱国国民受人歧视。

看电影事件——中国老百姓的愚昧、不觉悟。

2、与藤野先生相比,你觉得他“伟大”在何处?

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能够做到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给予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所以,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3、文中还写到哪些在日本的中国人?

清国留学生、“我”。

4、作者抓住什么特征,借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抓住他们盘辫子的特征。

运用比喻、夸张、反语,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嘲讽。

5、文中哪些方面体现出“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A、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

B、记得“日暮里”,暗含家国愁思;

C、记得“水户”,对爱国志士朱舜水的崇敬;

D、对藤野先生的敬仰;

E、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的战斗行动。

三、课堂小结

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爱憎分明地刻划了两类人物,并形成鲜明对比。一类是日本人:像藤野先生一样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日本人,也有像所谓的“爱国青年”一样,对中国充满鄙视、寻衅滋事的日本人;既有浑浑噩噩、麻木愚昧的中国人(清国留学生、围观杀人的百姓),也有怀着强烈爱国主义感情的“我”。这一切,都给我们的头脑形成强烈的冲击,不由感慨:要自尊自强,振兴中华。

二、理解主题

1、但最终鲁迅走了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成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2、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弃医从文”的?

(学生概括陈述前两课时所学,加以总结、提升)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是其“弃医从文”的两个原因。

3、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A、离开仙台后,“不知怎地,……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B、珍藏藤野先生修改过的讲义;

C、在寓居里高挂藤野先生的照相;

D、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化为继续斗争的勇气和行动。

4、藤野先生对我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

“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在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下,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自身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5、夜深人静之时,面对东墙上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恩师已阔别二十多年,鲁迅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握文章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的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A、学生写作;教师指导;

B、学生交流。

四、课堂小结

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文洋溢着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确实让我们深深反思: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怎么做?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端午品粽子
我的科幻学校
我和妈妈比童年
做事拖拉的我
未来的房子
中国最大的红子岛
我的生日
端午节
只要不泄气,你就是成功者
动物买电扇
吃粽子
我想要的机器人
发现宽容学会宽容
20年之后的我
猫捉老鼠
传统文化与旅游
中国传统文化与调解的契合
高中语文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关性研究
传统文化下的晋商雕刻艺术研究
预防职务犯罪要加强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刑法论文(1)
从传统文化角度透视中小企业管理现象
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的思考
完善我国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我见刑法论文(1)
从传统文化角度透视中小企业管理现象
我国缓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刑法论文(1)
现代科学研究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坚守传统文化精神
明清家具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计算机犯罪浅析刑法论文(1)
单位犯罪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刑法论文(1)
《给予是快乐的》一文的教学
《长城》教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思考
《母鸡》一课想到的
《母鸡》教学思考(推门课)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送教课) (第一课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和思考
《母鸡》教学案例
《颐和园》教学思考(推门课)
《颐和园》教学设计(送教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送教课) (第二课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颐和园》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