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
掌握总说和分说的结构;理解语言特点;学习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结构和语言特点。
教学性质:
教读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
课前预习:查字典解决字词问题;找出总说和分说的段落;把多次出现又体现着苏州园林总特点的一个词找出来,加以体会。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是字词。
(二)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分说部分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哪几个特点。(联系预习题)
(三)快读第1自然段,画出能表现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的句子,品味“据说”“到过”“要我说说”“我觉得”等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四)阅读第2自然段。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2.分析作者为什么要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3.分析“图画”一词有什么作用。(联系预习题)
4.画出强调本段中心的语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提示:有关的语句有──
(1)可是……有个共同点……一致追求
(2)务必……无论……总是……
(3)总之,一切都……决不容许……
(4)……唯愿……
(5)……没有一个不……
5.反复熟读,在读中体悟,堂上基本背诵下来。
(五)阅读第3自然段。
1.概括大意(本段的中心)。
2.分析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提示:主要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借以突出苏州园林布局方面讲究“自然之趣”(美术画)而“不讲究对称”(图案画)。
3.画出强调本段大意的语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4.朗读,体悟。
第二课时
(一)参照阅读第3自然段的方式,自读第4至6自然段。要求:分别归纳中心(大意),分析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可以把全班分为三组,每组侧重研读一段,尔后交流、讨论。
提示:
1.分析过程中,应注意分说与总说的内中联系,时时顾及本文的“文眼”(图画之美)。
2.各段中,强调中心的词语,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绝对肯定的,话讲得不留余地,如“那是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二是述其大概,讲带有倾向性的特色,但话讲得留有余地,不排除特例,如“大多引用活水”。
3.要提醒学生多读。语言方面的妙处,往往不读是体会不深的。
(二)略读第7至9自然段。一方面,联系第2自然段的总说的内容,辨明它们与全文中心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与第3至6自然段相比较,辨明它们在全文中的位置,从而理解先写主要内容、后写次要内容的说明顺序。
(三)小结。
1.深入理解总说与分说的一致性,从而把握本篇结构严谨、条理分明的特点。
2.语言准确严密,处处紧扣中心、强调和突出中心。
3.在表达方面,以说明为主,综合运用了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写形容景物,以简短的议论分析原理,结合多种说明方法,把苏州园林的特征说得明确突出,又生动形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野菊花
- 绿豆芽
- 香椿树
- 我喜欢水仙花
- 腊梅
- 菊花
- 桔子熟了
- 我爱故乡的苹果
- 我喜欢水仙花
- 土豆
- 小黄柿子
- 护绿
- 我喜欢油菜花
- 水仙花
- 我爱故乡的柿子
- 反垄断法中的公共利益及其实现(1)论文
- 试论摄影过程中的心理意识
- 论波洛克绘画的艺术特色
- 陈涌文艺思想简评
- 现代陶瓷艺术的市场和价值
- 浅探声乐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 分析当代雕塑发展中材料观的转变
- 论民间艺术语言在动画表现中的艺术魅力
- 论高校动漫教学中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应用
- 候保期间事故之赔付探讨(上)(1)论文
- 论我国土地发展权的法律性质(1)论文
- 简议知识产权托管制度建设(1)论文
- 探析道德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
- 市场准入的经济学分析(1)论文
- 对于现代设计发展下的装饰基础的讨论
- 《凡卡》词语造句
- 《凡卡》例题解析
- 《凡卡》课文导学
- 《凡卡》重难点精析
- 《凡卡》课文题解
- 《凡卡》词语解释
- 《凡卡》教材分析
- 《凡卡》课文内容分析
- 《凡卡》句式变化
- 《凡卡》中的细节
- 《凡卡》写作特点
- 《凡卡》佳句赏析
- 《凡卡》分段段意
- 《凡卡》写法提示
- 《凡卡》重点问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