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5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
教材简析: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这三首诗写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望岳》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春望》和《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学习时要用心把握诗作风格的变化。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不懂的文言字词,查阅相关的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知识。
2、教师:查阅资料,准备录音机、磁带或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杜甫的《望岳》、《春望》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
杜甫:号称“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现在我们来集中学习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
二、学习《望岳》:
1、播放录音,学生朗读。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
2、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
3、师生同读,同时多媒体显示朗读节奏、重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4、分组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竟境美。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明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
(2)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3)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呢?
明确:1、唐朝盛世。2、诗人年轻,意气风发。3、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5、合作探究:
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6、朗读背诵,并以“我想对杜甫说,诗人啊,你………”的句式,讲讲你学了《望岳》的感受与收获。
三、阅读赏析《春望》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求读出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2、学生分组讨论与交流:这首诗与《望岳》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诗歌风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创新学习,能力升级
1、学生合作讨论,完成课后练习三。并分别以这两首诗的题目为上、下联的开头,试写一组对偶句。(示例:《望岳》叙写少年志,《春望》抒尽家国愁)。
2、有人将“国破山河在”一句中的两个字调换了一下位置,便成了一条保护环境的警示语,你能写出这个句子吗?(明确:国在山河破)
3、把这两首诗译成现代诗歌,尽量做到押韵。
五、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石壕吏》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从年青时期朝气蓬勃到中年目睹战乱的杜甫,诗歌中吟咏的感情也发生了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读一读杜甫的《石壕吏》。
二、介绍有关《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现河南省安阳县),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河南省孟县西),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径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三吏三别》,《石壕吏》就是其中的一篇。
三、诵读品悟:
1、多媒体范读,学生听读。正音正字,掌握节奏,领会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3、学生译读全诗,借助注释和参考资料,疏通诗文大意,并在小组内交流。
4、探究交流:杜甫曾言“语不惊人死不休”。你认为在这首诗中有哪些惊人之语?试作赏析。
四、创新实践、能力升级:
完成课后练习二。
五、课堂小结:
这三首诗是在作者不同的人生经历中所作的,总体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作者在诗风和诗情上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大家一定要细细品味,认真体会。
六、朗读背诵《杜甫诗三首》。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同学杜菁楠
- 苦了现在的孩子,让他们放松起来
- 让我难忘的一件事
- 我们的新老师
- 说说我自己
- 让我感动的一个人物
- 我最喜欢的老师
- 幸福就在我身边
- 我的同学张翼飞
- 我的同学李岩
- 老师笑了
- 我的同学霍达
- 我们的倪老师
- 我的妈妈
- 自谈母亲的感受
- 洪小文 科学家谈论黑科技
- 浅谈新加坡在海峡两岸关系中扮演的角色
- 史上最“纯”电动车
- 传统与现代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
- 戛纳style
- 如何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走进社会
- 个体化精神的推动&超越时空的探索
- 城管打人行为性质分析
- 从《青旗》报看蒙古族家庭教育与女子教育
- 浅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物权与债权保护方法之比较
- 陕北方言独特的语音
- 精神是自由来去的光
-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符号化特质
- 张歆艺 太直爽会惹麻烦 却能带来真朋友
- 电视节目优秀创意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 我国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文化类”选修课程的比较
- 在生命的体验中升华
- 导以最基本的语文规律
- 新世纪中学语文教学的变革与实践
- 创设有效的语文教学环境
- 《蟋蟀的住宅》语言训练点分析及设计思路
- 运用“六化”落实高中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 课程改革与语文高考
- 语文应如何体现素质教育方向
- 对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
- 高三语文老师的最后叮咛
- 语文新课程课改总结
- 两头在课堂,中间在课外——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探索
- 反思语文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