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8
现代诗三首 我是一条小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以人拟物和对偶修辞。
(二)能力训练点
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奉献是一种爱。
(四)美育渗透点
领会冯至的诗具有的轻柔婉美的抒情风格。
二、学法引导
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概括诗歌的内容,讨论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词语。讨论诗歌的主题与意境。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以人拟物,对偶修辞。
2.难点:对“大海”的理解。
3.疑点:“小河”流入大海的理解。
4.解决方法:细读诗句,咬文嚼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课文朗读录音磁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2.讨论、研讨全诗;
3.模仿、创造(见随堂练习)。
七、教学步骤
导语 我们知道在中国新诗作者中,郭沫若、冰心、闻一多的诗歌成就很高。冯至的诗如何呢?
冯至的诗既不热情,也不潇洒,要让冯至的诗获得青年的普遍爱戴,不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或未来,几乎都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但恰恰正是因为这一点,冯至的诗有了自己的代表性。他代表着青年中那不被人强烈注目而无意获得人的强烈注目的一部分人的情感特征。他人诗虽然没有绚烂的色彩,狂欢的热情,奇特的形式,但其情绪秾(nóng〈书〉草木茂盛:天桃秾李)挚,在沉静中自有一种不易挥发罄尽的韵味。所以鲁迅说冯至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一)明确目标
1.理解诗中“我”“伤”“大海”“小河流入大海”的含意。
2.以人拟物和对偶修辞。
(二)教学过程
1.朗读
2.字 粼lín 漾yàng
3.词
裁剪:缝制衣服时把衣料按一定尺寸裁开。
漂漾:漂浮动荡。
幻散:(希望等)像幻境一样地消散。
4.提问:冯至的这篇《我是一条小河》幽婉凄清,诗思质朴晓畅。整体感知全诗。
这首诗写的是青年人深深的情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也写出了年轻人的淡淡的感伤。
(1)提问:这首诗分四节,每节都说了什么?如何划分层次?
这是一首色彩明艳而情调又显得凄美的爱情诗。诗的感情的推进取迂曲之势,形成三个层面:首节为第一个层面,以后每两节为一个层面。在首节中诗人慧心一转,将多情的男子比作柔波微漾的‘小河”,它偶遇彩霞般明艳的姑娘,于是情意突萌,拥着这迷人的“影儿”缓缓前流。小河和岸上人原来并不相干,但诗抓住人有倒影、水能映照的特点,把两者紧紧地胶合起来,用以表达青年男女从无心邂逅到萌生情意的微妙过程。
在第二个层面中,诗人用两节对称诗正面写出“我”的柔情:不管是流过森林还是花丛,总忘不掉那个倩影,随时捡拾途中的奇珍异宝来献给这倾心钟爱的姑娘。这两节诗以小见大,以动作表深情,表达了怀爱者“我”心中甜蜜的情意以及对姑娘的奉献之心,从而把前面悄悄萌发的爱情推到一个“寤寐求之”的更深层次上。
诗的第三层面情态顿变,诗意起了一个突转:海上的厉风“吹折了花冠”,狂浪“击碎了衣裳”,“我”自身也被无情的海潮卷向天边,原先甜蜜的梦被生活击碎,无以为继。这种由乐境入哀境的情状,是对生活中的自由爱情受到的折磨的艺术概括,曲折地表达出对扼杀爱情的封建礼教及守旧势力的鞭挞,富于时代色彩。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诗中“我”的追求受到阻遏,使诗作蒙上了一层“好景不常”的无可奈何的怅惆,但“我”心中那“彩霞般的影儿”却一样明艳如初,令人怀想。这就委婉地表达出主人公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可改易的情意,于哀愁中见执著。
(2)提问:诗人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
在诗中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借看“小河”与“影儿”之间的自然联系,写出青年男女间两心的相印与相随。这首诗还十分注重情调的创造,注意运用语言的感情色彩来烘托一种特定的、浓郁的氛围。诗的首节,“我”是“无心”绕过这儿,姑娘也是“无心”投影于“我”的柔波。这两个“无心”,隐然传达出一种悄静、活美的意境,描摹出“我”与姑娘间感情交流的自然、真挚、和谐,令人想见愈是“无心”愈是有情。底下柔波那“荡荡地”、“粼粼地”的姿态,在水波微兴中摇曳着深情,把“我”一腔柔情化作一片清澈、明静的艺术境界,把原来的情意向着纵深方向推进了一步。同时,它又和下面遇到的摧折一切的厉风狂浪形成鲜明对照,以大海的“无情”反衬出人物的多情,以象征社会力量的自然的冥顽映照出主人公爱情遭到摧折的深深不幸,为全诗创造了一个欢快而又带有悲剧意味的情调。此外,还多用叠字(如“软软”“荡荡”“粼粼”等)和重复(如第一节的两个“无心”,第五节的两个“彩霞”等)以酿就一种缱绻的情味。
在诗的形式上,它自由而又有所敛束。整个看来,它运用对偶修辞格,格式较为规整,但表达自然、优雅,调子舒缓柔曼而热烈明丽,音律极活泼,因而显得舒卷自如,别具一种浓烈的韵味。
(三)总结、扩展
要求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加以补充和肯定。
这节课,我们运用朗读、欣赏、分析法,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了诗的思想内容,理解了诗人细腻真挚的感情.和在诗中带有的一种淡淡的怅惘。
八、布置作业
对《我是一条小河》中的“我”“你”“大海”“小河”流入“无情的大海”,你是怎样理解的?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我”理解为多情的男子,诗中将多情的男子比作柔波微漾的“小河”。“你”指的是被“我”爱上的姑娘。小河和岸上的人原本不相干,但抓住佳人有倒影,水能映照的特点,把两者紧紧地胶合起来。“大海”理解为扼杀爱情的封建礼教及守旧势力。“小河”流入大海理解为,“小河”被无情的海潮卷向天边,原先甜蜜的梦被生活击碎。可理解为生活中的自由爱情受到折磨,对扼杀爱情的封建礼教及守旧势力的鞭挞。
修辞方法参见“整体感知”部分。
九、随堂练习
作者以“小河”自比,小河流淌的过程就是“我”情感变化的过程。试以《我是一片白云》为题,写一段抒情的话来寄托你的一种情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乡下孩子
- 做贺卡
- 看机器人科普展
- 考试
- 给妈妈洗脚
- 日记
- 我的航模情结
- 常远日记四篇
- 花bo会
- 吹泡泡
- 雪
- 节约用水
- 猫
- “书迷门第”
- 小霜花
- 浅谈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
- 浅析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 国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对我们的启示
- 浅论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作用及模式
- 试论高等教育全程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性思考
- 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
- 浅析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 浅谈高等学校艺术普及教育刍议
- 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 浅谈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讨
- 试论加强大学生忧患教育
- 关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四步曲”
- 关于甘肃省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 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探讨
- 《变色龙》教学杂谈
- 给记叙性课文编写“续集”
- 《变色龙》教学实录
- 《变色龙》教学实录
- 想起了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
- 《热爱生命》有关资料
- 独辟蹊径 舒卷自如──《变色龙》活动课
- 水手、淘金者、战地记者杰克·伦敦
- 教课一得──《变色龙》板书艺术的构思
- 自主学习也需要恰当引导──《变色龙》教学反思
- 《变色龙》教学实录
- 杰克·伦敦的悲剧
- 《变色龙》教学实录
- 从消极走向积极,从模糊走向清晰
- 朗读,语文教学必不可少──《变色龙》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