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背影》简案
(一)课文重点和难点
1.叙事散文的选材;
2.叙事散文的结构;
3.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
(二)需落实的知识点
1.文章的线索;2.文章的整体结构;3.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4.朴实、含蓄、生动、细腻的语言风格。
(三)教法设计
1.要求学生将课文朗读一遍,默读一遍。教师提问: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要求从两个方面回答。(提示: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挚爱之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怀念之情。)
2.本文描写的是“父亲”,却以“背影”为题,说明“背影”在文中一定有着重要作用。全文共有四处写到“背影”,作者以“背影”为主线,组织了全篇结构。
图表设计:
上述图表,教师讲述第一栏内容,第二、三、四栏由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填写。
3.作者围绕“背影”这条线索,紧扣主题,对材料进行了巧妙的取舍和安排。教师提问:(1)第一自然段后,作者为何要宕开一笔,写父亲失业,家境惨谈?(提示:渲染感伤色彩。为文章定下“苦涩凄冷”的基调,表明父亲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中还无微不至地关怀“我”,突出了主题。)(2)在第二次写“背影”之前,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描述父亲如何终于决定送“我”,如何在送的过程中细致周到,劳形劳神?(提示:使“背影”的出现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为全文的高潮作铺垫。)(3)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提示:反映父亲晚景的凄凉,更衬出他爱子之情的深厚可贵,使文章具有一种悠长、令人回味的意境。)
以上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或看书思考,或二人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答案。
4.教师提问:全文有几处用了对比或反衬的写作方法?分别起什么作用?(提示:第一处:家中不幸之后,父亲本来心里难过,却说“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怜;第二处:“我”的“聪明过分”和父亲的“迂”相比衬,表现父亲的爱子情深;第三处:最后一段父亲“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与“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两种态度心情相对照,更加衬托出父亲在艰难处境下爱子之情的浓厚与久远。)
(四)教案扩展思路
1.分析第六自然段中一系列动词的妙用,让学生学习如何用平实、真切、得体、准确的语言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突出主题思想。设计一个作文片断练习。
2.引导学生体会朱自清于质朴中见深刻,于含蓄中见神奇的写作特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5只手指的对话
- 理想之路
- 我的理想
- 那达慕
- 澳门年俗
-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
- 粉笔唰唰
- 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
- 苗族
- 满族
- 畅谈理想
- 我的理想
- 我的理想
- 刀杆节
- 奥运年的民族精神
- 浅析音乐与中国诗歌的关系
- 声乐艺术的二度创作探析
- 从莫扎特的书信中看莫扎特
- 湘南古民居的道路交通系统研究
- 音乐大师韩德尔——《弥赛亚》
- 京沪高速铁路客流分析
- 贝多芬作品浅析
-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法与应用研究
- 武进市道路交通发展对策研究
- 湖口大桥东塔桩基冻结法施工技术介绍
- 立体构成的空间形态探析
- 大北京现代化交通体系发展研究
- 谈现代音乐与挑战
- 金元词曲在音乐上的发展
- 国标《公路收费方式》制定中对若干问题的考虑
- 《笋芽儿》同步写作指导
- 《找春天》教学有感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天是这样来的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天走来了
- 《找春天》说课设计之一
- 《笋芽儿》重点字词意思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风
- 《笋芽儿》作者资料和主要作品
- 《找春天》 课外日记:跟着学生走
- 《笋芽儿》重点问题探究
- 《笋芽儿》整体阅读感知
- 《笋芽儿》重点字词梳理
- 《笋芽儿》随堂练习-----巩固篇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雨后
- 《笋芽儿》随堂练习-----提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