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1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06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体会本文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法引导

本文适合反复吟诵,用心感受,应着力于诵读、感悟。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给下列生字注音。

廿(niàn) 鹄(hú) 鬣(liè) 茗(míng) 罍(léi)

蹇(jiǎn) 倩(qiàn) 髻(jì) 鬟(huán) 浃(jiá)

乍(zhà) 澈(chè) 靧(huì) 曝(pù) 呷(xiā)

2.朗读课文,对照注解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袁宏道,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公安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与兄宗道、弟中道均有才,时称“三袁”。宏道诗主妙悟,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仿古,追求自然。作品以小品成就最高,内容多写身边琐事和自然景物。有《珂雪斋集》二十四卷传世,后人辑为《袁中郎全集》。因宏道兄弟诗文风格相近,时人称之为“公安派”,称他们的诗文为“公安体”。

2.导语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借景抒感,谕示读者以人生哲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读出作者喜悦的感情。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冻风时作:冻风,冷风。作,起。

局促一室之内:局促,拘束、局限。

每冒风驰行:驰行,坐车出行。

未百步辄返:辄,总是,就。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土膏微润: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润,滋润,湿润。

于时冰皮始解:于时,在这时。冰皮,河床上结冰的表面。

波色乍明:波色,水波的颜色。乍,初,始。

柔梢披风:梢,这里指柳梢。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分开,散开。

麦田浅鬣寸许:浅鬣寸许,浅嫩的麦苗高一寸左右。鬣,兽颈上的鬃毛,这里形容麦苗。

泉而茗者:用泉水煮茶喝。泉,用泉煮。茗,泡茶喝,泉、茗名词活用为动词。罍而歌者:端起酒杯唱歌的。罍,酒杯,名词用为动词,端起酒杯。

红装而蹇者:蹇,本义跛足的,引申为驴子,用作动词,骑驴。

凡曝沙之鸟:曝,晒太阳。曝沙,在沙滩上晒太阳。

呷浪之鳞:呷,吸而饮。鳞,借代鱼。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未始,未尝。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夫不能以游堕事:堕,坏,耽误。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潇然,心中没有牵挂的样子。

而此地适与余近:适,正好。

恶能无纪:恶,安、怎么。无纪,没有记游的文章。

5.提问:请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

第1段:写城中早春“余寒犹厉”、“冻风时作”的景象。

第2段:写郊游所见满井春色。

第3段:交代写作本文的用意和写作时间。

四、学生朗读课文,从记叙的六要素的角度整体了解文意。

五、板书设计

时间:花朝节后廿二日 地点:满井

人物:我与数友 起因: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廿二日天稍和。

经过:心境“若脱笼之鹄”,尽览初春水光山色,饱览游人怡然之情。

结果:感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预习

朗读课文,体会写景的特点。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略知大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体会本文写景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正课

1.提问: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讨论并归纳: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

2.提问:第1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3.提问:第2段可以分几层,请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可以分三层。

第1层(“廿二日天稍和”到“至满井”):交待出游日期、气候、同行者及出游路线。

第2层(“高柳夹堤”到“皆有喜气”):描写满井盎然的春色。

第3层(“始知……”到“未之知也”):表现作者欢快的心情。

4.提问:第2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

讨论并归纳:

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鹄”,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在景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5.提问:第3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讨论并归纳: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

6.提问: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清新的笔调,历历如画地描写了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色,表达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和喜爱郊游的愿望。

7.提问: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是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

讨论并归纳:

(1)若脱笼之鹄: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

(3)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

(4)麦田浅鬣寸许:以物比物

四、小结

这是一篇优美动人的写景抒情小品。描绘了北京近郊满井一带美丽的早春景色,篇幅短小,文辞简洁而又清丽、自然,意趣蕴藉,具有艺术魅力。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厌弃都市官场生活而寄情山川草木的情怀。

五、板书设计

满井游记

自然景:高柳夹堤、土膏、冰皮、波色、鳞浪、山峦、晴雪、柳条、柔梢、麦田、浅鬣、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人文景:游人

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若脱笼之鹄→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抑郁、烦躁→轻松喜悦→感叹赞美

(抑 扬)

结构览胜

一、 城中余寒景象 燕地寒,花朝节后(地点、时间)

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

飞沙走石

二、 出游地点:满井

满井所见景物 景

春水之美

春山之美

杨柳之美

麦田之美

人 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

红装而蹇者

物 曝沙之鸟

呷浪之鳞

所感: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三、 记游原因,作者感受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修眉
学电子琴
好学的鼠先生
《老人与海》感
我的家园
楼顶看夜景
下雨天
鱼儿牵动我的心
春天的清晨
神奇的小蚂蚁
聪明的母鸡
学打乒乓球
一颗钉子
仙人掌的启示
我国内部审计与西方内部审计的差距
教师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习得性无力感
农村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
论团队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1)论文
银行营业网点非现场风险审计初探
农村审计组织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谈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浅议代建制建设项目政府审计的应对措施
论建设学习型企业(1)论文
论从实践观点看组织中的学习(1)论文
论供电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1)论文
法律视角下的政府审计质量控制
论国外虚拟团队现状及发展趋势(1)论文
论企业效率来源与组织形式(1)论文
组织变革理论研究与评述(1)论文
似水流年,乡情如歌──《次北固山下》教学案例
《观沧海》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简案
《天净沙·秋思》教学案例
《天净沙·秋思》简案
《天净沙·秋思》简案
《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简案
《天净沙·秋思》简案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观沧海》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评点
《观沧海》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简案
三步读诗法──观蔡艳老师《观沧海》教学课后有感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