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1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
正确理解名言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欣赏本文的立意美、语言美、结构美;朗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标 ”前两项。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
课前布置学习预习:(一)泛读课文及阅读提示与全部注释。(二)阅读背诵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板书岳阳楼上的一副对联: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问:范希文是谁?“后乐先忧”是什么意思?以此引出本课。
(二)阅读理解。
1.学生试读课文(亦可教师范读)。
2.正音:
谪()守 霪()雨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 忧谗()畏讥 岸芷()汀兰 宠辱偕()忘 浩浩汤汤() 阴风怒号() 嗟()夫
3.学生提问。
4.师生讨论,释疑。
5.学生朗读课文。
6.指导学生逐段阅读以至熟读全文。
7.限时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朗读或背诵。
(二)学生质疑。
(三)教师归纳几个基本问题,展开讨论,释疑。
1.怎样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2.上述警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与文章中各段具体内容是如何联系的?
3.本文的结构和语言有何特色?
(四)比较分析。
问:本文与杜甫诗《登岳阳楼》都是以岳阳楼为题材的,它们的内容、结构有何异同?
提示:两篇都写了岳阳楼周围的景色,也都用了借景抒怀的方法。两篇的开头都交代写作原因:《登》是慕名登临而作,《记》是应约有感而发。两篇中间都是写景。《登》:“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魄宏大,意境广阔。《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也有着同样的气势。不过《记》在写阴雨、睛明景色时,情景相生;而《登》诗三联写自身经历“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与次联写景没有直接联系,两篇最后都抒怀,但《记》是在与前文的“悲”“喜”之情对比中提出了“先忧后乐”的主张,显示了作者志趣的高远;《登》诗是由自己的遭遇联想到吐蕃入境,边境不宁,百姓遭战乱而流离。“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同样于“忧时伤乱”中见其忧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可以说范仲淹与杜甫这两位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诗、文),大致相同的结构(述因——写景——抒怀),写同一对象(岳阳楼),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思想境界(与民同忧乐)。
(五)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写作特点。
(六)检查背诵全文。
(《语文教学之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永恒的心
- 我的喜、怒、哀、乐
- 实力的差距
- 我的一家
- 这就是我
- 朋友
- 高大挺拔的身影
- 我爱我的妈妈
- 友情
- 祖国在我心中
- 祖国,我爱您
- 感激伤害我的人
- 祖国发展我成长
- 感谢批评
- 星期天的世界
- 报业采编绩效考核的实践与思考
- 新时期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 承德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我见
- 新医改背景下抓党建内涵促医院发展的实践
- 以愚公移山精神建设富强济源的对策探析
-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净资产增设科目的核算管理
- 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 浅谈医院档案信息管理
-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检验室建设调查报告
- 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
- 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研究
- 少儿图书馆基于新媒体服务之初探
- 医院医保管理探究
- 关于高校大学生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 《矛和盾的结合》教学设计
- 《矛和盾的结合》片断赏析
- 《矛和盾的结合》教学设计
- 《矛和盾的结合》教学设计
-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计
-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札记
-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札记
- 《矛和盾的结合》教学设计
- 《矛和盾的结合》教学札记
- 《科利亚的木匣》教材理解
- 《科利亚的木匣》练习设计
- 《科利亚的木匣》教材理解
-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计
- 《矛和盾的结合》教材理解
- 《矛和盾的结合》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