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现代诗三首 色彩

现代诗三首 色彩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19

现代诗三首 色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寓抽象于形象的写法;富有哲理性的诗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丰富的想像力。

(三)德育渗透点

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价值的重视。

(四)美育渗透点

欣赏诗中表现出的文学美和图画的色彩美以及这首哲理诗意蕴深广的美。

二、学法引导

运用学习前面几首诗的方法自读本诗,通过质疑讨论,解读全诗。在此基础上迁移创新。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l.重点:培养丰富的想像力。

2.难点:富抽象于形象的写法。

3.疑点:富有哲理性诗句的含义。

4.解决方法:讲解、思考辩论。

四、课时安排

l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朗读、揣摩本诗的感情基调。

2.讨论、理解全诗。

3.迁移创新、拓展阅读(见随堂练习)。

4.播放舒缓怡人的音乐,找一名音质醇美的女同学朗读三位诗人的其他作品。

导语 在闻一多短暂的一生里,他完成了诗人、学者、战士的人生三部曲,“学者”的闻一多历时最长,费力最多,可以说是他毕生的心血所系;“战士”的闻一多完成了他的生命也夺去了他的生命,如他生命的最后闪光,明亮而短暂。现在我们面对的是诗人的闻一多,这是学者的闻一多和战士的闻一多的生长基础,是他青春热情奔流得最旺盛时的花朵。闻一多诗数量不多,但它在中国新诗史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学习诗人寓抽象于形象的写法。

2.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勾画字词

赐cì 帧zhèng(旧读) 溺nì

帧:量词,幅(用于字画等)

2.大声朗颂,领悟诗的思想内涵。

3.提问:闻一多在美国是专攻绘画的,但这首诗不是讲的绘画技巧,他是用绘画理论解释了什么?

用绘画理论解释了生命的意义,是很新颖的。

(三)教学过程

1.提问:诗是对生命的探求。诗人在三重关系中思考人生的意义:生命与色彩、色彩与意义、生命与意义。诗人认为,生命自身是不具有任何意义的。作者认为,它“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同学们,如何让这张白纸有价值呢?

画上美丽的色彩。

2.提问:如何让我们的生命有价值呢?

明确:要有具体的生活现象。

生命的意义存在于现象之中,正是因为有了各种生活的现象,才使生命具有了具体的内涵,而生活的现象就是直观中的各种色彩。

3.提问:作者用哪些色彩让人们去思考人生意义的?

由生活中的各处色彩,通过人的直感与直觉,人才具有了各种精神上的感受。

绿色是新生的象征,使人类具有了发展的观念与追求发展的欲望。

红色是热色,使人感到精神振奋,产生了各种热烈的情感。

黄色是极亮的色彩,它代表了人类的忠义观念,像赤诚的心,坦白无私,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出来。

蓝色是柔和的、平静的,具有高洁的意义,能净化人的灵魂。

粉红色是娇嫩美艳的,是蓓蕾的花色,会越变越鲜艳美丽,故使人充满希望。

灰白色是灰暗而又清淡的,能使人产生悲哀的感觉。

黑色使人感到心情沉重、绝望,象征着生命的终结。

4.提问:以上形象的描写离含了什么哲理?

人除了直感直觉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生活内容,但这直感直觉中的各种色彩却给人以各种精神启示,因而生命也就具有了自身的精神内涵。

5.提问:你最欣赏本诗的哪些诗句?

诗人说,“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这样,诗人便把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生活精神价值的重视统一了起来。他不是仅仅爱一种抽象的人生观念,也不仅仅把生活现象当作毫无精神内涵的空洞的东西,而是通过对具体生活现象的热爱,感受生活的精神意义。作者的这几句诗很有哲理,值得欣赏品味。

6.提问:本诗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价值的重视。

7.提问:写作特色是什么?

寓抽象于形象,赋予生命不同色彩,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

八、布置作业

《色彩》中生命的“色彩”包含什么哲理意味?诗人丰富的想像力主要表现在哪些诗句中?

九、板书设计

色 彩

闻一多

十、随堂练习

1.本诗中,作者以积极的进取精神勾画生命,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对生命还有哪些

认识?

2.你还能说出哪些色彩的象征意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虽失去曾经,但还有未来
教师节的礼物 ——看图
广交益友
爱超越一切
无私的友谊
今天
再见吧!SARS!
以棋达意,献给母校百年华诞的礼物
友谊地久天长
坚持
让环境污染远离我们
得失
0的联想
我想对您说……
世界有爱才美丽
探析高职院校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与职业影响
浅析新时期中国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关于民族精神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刍议
浅谈创新理论课内容实现素质教育目的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多媒体互动式教学探讨
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五个“统一”
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指导作用
关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可贵探索
关于网络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试析网络平台中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建设策略
浅谈独立学院文学专业分散实习管理方法探索
浅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挥理论课程综合功能
试论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差异分析
浅析科研是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和主要特色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中需要正视的问题
《范进中举》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吴敬梓的生平与著作
关于《儒林外史》
谈谈《范进中举》中的张乡绅
厚积而薄发──以《杨修之死》语文教学管窥中学生网络阅读能力的培养
《范进中举》浅析
《范进中举》有关资料
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执教《杨修之死》所想到的
范进是广东人吗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浅议《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后的概况
语文教学不能缺失“灵魂”
对《范进中举》主题的新解
《儒林外史》的思想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