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学设计1
翻新时间:2023-08-13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一、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二、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三、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天,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二)检查预习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
请同学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
(四)讨论:
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2.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
(主要是两点:①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②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3.孔乙己沦为乞丐,可范进中举了“老爷”,两个人的命运相反,为什么说《范进中举》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毒害?
(两个人思想本质是一样的。在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凭科举道路而改变社会地位的只是极少数,若范进考不中,命运也将是凄惨的。所以写范进中举后而发疯正是从另一个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4.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平凡的“小草”
- 味觉最迟钝的人
- 神探妈妈
- 嘿,爸爸
- 母亲的爱
- 最爱唱歌的人
- 我的衰神老弟
- 艾苦
- 我的好老爸
- 最好的礼物
- 自己就是最美的风景
- 我最怕的三个人
- 调皮的我
- 我就是我
- 调皮的弟弟
- 如何把“以人为本”的含义写进“学校管理”之中
- 心理暗示训练对提高罚篮命中率的作用及其运用
- “315”让我的课堂更精彩
- 计算机在基础化学实验当中的应用
- 解决基层教研中的真问题
- 撒播阳光耀心灵
- 开设“韩味厨房”
- 竞技健美操新规则对成套创编的影响
- 《水溶液中离子反应》的有关问题
- 农村校长困扰在困惑中前行
-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切口
-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 如何使用和保管好学校体育器材
-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何培养
- 留守儿童教育已成为普遍性社会问题
- 观舞记教学设计
-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真正的英雄教学设计
- 邓稼先备课宝典
- 社戏教学设计
-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ABC
- 木兰诗教学设计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
-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竹影教学设计
- 社戏 教学设计AB
-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 《木兰诗》教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