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1
知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
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四、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
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五、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六、作业
。背诵这首词。
[补充资料]
〔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后以“天骄”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hán寒)〕元太祖铁木真(一一六二——一二二七)在一二○六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来蒙古在一二七一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老师
- S—H—M—I—L—YOUR,那些活在记忆中的人
- “三个词”的老姐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我敬佩的一个人
- 安息吧,逝去的人们
- 心晴
- 笑傲江湖
- 我的老师
- 王小明的爸爸是富翁
- 妈妈
- 果中之王
- 我的跳绳之旅
- 我喜欢的作者-杨红樱
- 我们班的“爆米花”
-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应把握好“度”
- 两个至上在岗位论文
- 推动廉政文化进医院心得体会
- 怎样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统战工作
- 如何开展好作风建设年活动
- 浅谈学习荣辱观对促进工商廉政文化建设的一点认识
- 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与历程
- 关于做好县大学毕业生基层志愿服务团工作的体会
- 三个更加注重心得体会
- 诚信也是生产力心得体会
- 关于***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园区的几点思考
- 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现状与对策
- 做好新时期农村基层社会新阶层代表人士统一战线工作
- 作风建设的心得体会(企业)
- 学习胡总书记报告心得体会
- 常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
- 浅谈几类积分的关系
- 浅析动态规划及其应用
- 本原字的问题
- 不等式证明方法的综合讨论
- 关于复对称矩阵的一些性质的讨论
- 数学分析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 切比雪夫不等式的推广与应用
- 若干概率分布的正态逼近
- 数学基础概论
- 浅析泊松分布及其应用
- 论Poisson分布的性质及现实背景
- 关于普通内积空间的理论
- 关于整数的Li表示式的研究
- 黎曼积分理论的讨论
- 《狼》教学方案设计
-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 《最后一课》教案
- 《窦娥冤》教学设计
- 《桃花源记》教案
- 《劝学》教案
- 故乡
- 《韩愈短文两篇》教案
- 岳阳楼记
- 《诗五首》课文评点及说明
- 《秋天》的教学设计
- 《故都的秋》教案
- 15.月亮上的足迹
- 《苏州园林》的课改新教案
-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