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第9课故乡(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9课故乡(人教版九年级上)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8

第9课故乡(人教版九年级上)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54-68页。《故乡》叙述了“我”重回别过二十余年的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建构了回忆中的、现实的、理想的三个“故乡”,表达了“我”对未来希望的朦胧追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鲁迅小说集《呐喊》的创作背景,梳理总结已学的鲁迅作品。

2.学习小说的相关知识,了解小说的基本构成要素和艺术特色。

3.学习品读人物的方法,能够运用它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4.领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5.把握作品中对比描写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梳理小说的叙述线索,明确小说的故事情节。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通过朗读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作用。

3.通过对杨二嫂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导学生品读人物的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分析闰土的形象。

4.提供资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分析小说的主题以及作者复杂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体会“我”重回故乡所见所思时的悲凉感受,能够领悟作者对理想故乡的向往与追求。

2.学生懂得闰土悲剧的深沉和忧郁,进而思考产生这一悲剧的二十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分析闰土、杨二嫂、“我”等人物形象,学习品读人物的方法。

2.学习文中几组对照描写,把握对比的写作方法。

3.领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难点

1.理解文章最后的议论语句,探讨小说的主题。

2.领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教学突破

1.抓住对比这一写作手法,主要分析故乡的变化和故乡人的变化,兼及其他。尤其要抓住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变化,再究其根源。

2.由人物形象的分析深入作品主题的探讨,把握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第一课时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查阅鲁迅小说集《呐喊》的有关资料,以及了解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的社会状况,翻读已经学过的鲁迅作品。

2.第二、三课时前,准备有关小说主题的资料。

学生准备

1.第一课时前,查字典,学习生字词。预习文章,通读全文,总体感受。查阅有关资料,对作者的创作思想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形成感性认识。

2.第二、三课时前,可以尝试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故乡景象、闰土和杨二嫂的形象,同学问互相探讨交流。搜集鲁迅的相关资料,翻读已学过的鲁迅作品,与《故乡》的学习结合起来。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结合鲁迅作品的介绍,导入 新课。 1.结合学过的鲁迅作品和课前查阅的资料,进入新课的学习。2.训练学生整体阅读文章。 2.总体感知文章,把握叙述的顺序和线索。3.朗读教学。 3.认真朗读文章景物描写,体会其中传

达的情感。4.引导学生认识环境描写的作用。 4..结合文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结合鲁迅作品。导入 新课(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结合鲁迅作品的介绍,导入 新课。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请学生简要介绍小说集《呐喊》以及20世纪初的社会状况,提示其把握好介绍重点。

3.转入课文的教学,请学生浏览课文,提问:“我”是何时回故乡的?在故乡呆了多长的时间?

4.进行学习方法指导:阅读应抓住课文

中时间或地点等转换词,可帮助你把

握文章脉络。

1.学生回忆此前学过的鲁迅的作品,如散文《风筝》、小说《社戏》等等。

2.学生课前查阅好资料,介绍自己整理的相关资料,同学问相互补充、评价。

3.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回答:深冬回乡,呆了大约半个月。因课文中提及:第二日、过了三四天、又过了九日。

4.体会文章转换词的作用,积累学习方

法。

二、设置问题。梳理小说情节线索(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示:既然能从文章中分析出“我”

1.总结回答:按照“回故乡”、“在故乡”、在故乡呆了大约半个月,说明小说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那么小说按照时间叙述了哪些主要情节?

2.提问:回故乡的活动是叙述的主要线索,但中间还穿插了什么故事情节?

3.讲解分析:作者不仅仅描写了“现在”的故乡,还描写了“回忆”中的故乡。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何在?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课文来解答。“离故乡”的情节安排,描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

2.回答:还回忆了少年时和闰土相处的一段时光。

3.认真领会插叙描写,同学问互相讨论,带着疑问深入理解文章。

三、朗读教学,体会故乡景色的变化(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找出并朗读文章中的景物描写。

2.提问:这几段景物描写分别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故乡?你读后有何感受?

3.肯定学生的回答,继续引导并分析:描写“回忆”中的故乡都用暖色调,深蓝、金黄、碧绿,给人静谧安祥的美;描写“现实”中的故乡时则用冷色调,苍黄、深黛,让人心感悲凉。

4.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看似闲来之笔,实则可描绘情境,烘托人物心情。

1.找出并朗读景物描写段落,体会其中情感感受。

2.经过讨论交流后回答:“回故乡”时所见、回忆中的神异图画、离乡时的景色、朦胧想象中的景色;故乡的景色有变化。

3.再次朗读景物描写片段,对比几次景物描写,体会文字传达的意境,由此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4.结合文章领会老师的分析。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复述,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进入本1.复述小说主要情节,复习上节课所学课。 内容。

2.分析杨二嫂形象,指导品读人物的方2.分析杨二嫂形象,学习品读人物的方法。法。

3.指导应用品读人物的方法,分析闰土3.应用品读人物的方法,分析闰土形象。形象。

4.朗读教学,学习对比写作手法。 4.在朗读中体会对比写作手法的作用。

一、分析杨二嫂形象,指导学生品读人物的方法(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请学生复述小说主要情节,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提问:我们品味过故乡景色的变化,故乡还有什么变化?

3.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回答:杨二嫂是个怎样的人?通过什么可以看出来?根据学生回答适时补充、引导。

4.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指导学习品读人物的方法。

1.复述小说主要情节,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

2.回答:人的变化。

3.经过自由阅读、讨论和交流后回答:从杨二嫂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以及她发展变化的过程来理解这个人物。

4.由分析具体人物提升到学习品读人物的方法,尤其注意在对比变化中、文章前后联系中品读人物。

二、应用品读人物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闰土形象(约 分钟)

l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l 1.组织学生应用品读人物的方法分析

l:分组讨论,全班发言,讲述各自对闰闰土形象,要求先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再讲述理由。

2.评点学生回答,提示学生对比手法对塑造闰土形象的作用。分析少年闰土和成年闰土形象。

3.总结讲解:小说进行了闰土外貌、动作语态、对“我”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等方面的对照描写,刻画了他由“小英雄”到“木偶人”的转变。

4.提问:是什么原因使闰土产生了这样的变化?土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形成讨论交流的气氛。

2.找出文章中闰土前后对照描写的相关语句或段落,在对比中体会闰土形象。

3.默读,领会文章中对照描写的相关信息,体会闰土性格特点的变化,领悟作者从闰土变化中感受到的悲凉。

4.回答: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使他苦得像一个木偶人了。

三、体会小说对比的写作手法(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对比是本文重要的写作手法,除了对比故乡前后景色,以及杨二嫂和闰土前后的对比之外,还有哪些对照描写?

2.请学生评论这两组对照描写。

3.提问:作者通过对比描写要突出什么?

4.组织学生朗读文章,按照对照描写的不同内容分组朗读。 、

1.通过阅读课文回答:“我”和闰土关系的前后对照,“我”和闰土与宏儿和水生的对照。

2.根据文章内容,评论这两组对照描写。

3.回答:通过对比描写突出故乡前后的变化。

4.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体会对比描写的前后变化。

教学步骤

(第3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体会 1.继续学习本课,结合课文理解“我”回“我”回乡心情的变化。 乡心情的变化。

2.从情感入手,领会最后的议论语句。 2.沿着“我”的心情变化,领会议论语句的内涵。

3.提供资料,研讨小说主题。 3.探究学习,就小说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4.解决学生疑问。 4.自由发言,积极探讨。

一.结合交童.体会“我”回多心情的变化(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上节课内容,进入“我”的形象的分析。区别作者和“我”。

2.提问:未见闰土前,“我”有关闰土的记忆是怎样的?“我”见闰土前后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3.讲解分析:见面前后的心情是“我”回乡心情的一次重要变化,与闰土见面时“我”几次“说不出话”的原因都有所不同,要求学生仔细体会。

4.组织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我”心情的语句有哪些?“我”心情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继续学习本课。根据小说的特点理解“我”和作者的不同。

2.回答:见闰土前,在“我”心中,闰土就代表着美丽的故乡的一切记忆。未见时,“我”心中充满期待、憧憬;见到后,觉得隔着厚障壁,心中悲凉。

3.通过教师分析,体会美丽的故乡在“我”心中幻灭的悲哀。理解开始“说不出话”是由于兴奋、乍见之下的陌生,最后“说不出话”则是由于彼此隔膜。

4.讨论、交流后回答:“我”的心情经历了回故乡、见故乡、忆故乡、忆闰土、见杨二嫂、见闰土、离故乡几次变化。

二、分析最后议论语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作者通过对比描写了故乡景物的变化、故乡人的变化、“我”回乡心情的变化,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许多变化?

1.回答:文章题为“故乡”,就是意在通过对比来突出描写“回忆”中的故乡和“现实”中的故乡的反差,从而表达作者对“理想”故乡的向往的情感。

2.提问:“我”的心情变化与故乡种种变化有何关系?

3.指导学生理解“我”离乡时的复杂心情。

4.提问:“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应该怎样理解?

5.提问:“我想到希望,……,我的愿望茫远罢了。”应该怎样理解?

6.提问:“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应该怎样理解?

7.分析讲解:注意将语句联系起来看,“我”的复杂情感反映了“现实”故乡对“我”“回忆”中的故乡的毁灭,而对于“理想”中的故乡的构思又伴随着彷徨和希望。

2.回答:“我”回乡心情的变化是故乡种种变化对“我”心情影响的直接表现。

3.朗读“我”离乡的段落,体会文中情感。

4.回答:隐含意义是指我在探索、跋涉生活的路、希望的路、国家和民族的路。

5.回答:反映了“我”在前进道路上的彷徨和茫然,缺乏创造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6.回答:关键在于人应该去争取、创造,应该积极面对未来。作者没有承诺,但是给了我们希望,鼓励我们去追求。

7.再次朗读离乡的段落,结合教师的讲解品味作者的复杂情感。

三、组织对小说主题进行探究学习(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供关于小说主题的三种说法,组织学生讨论。

2.讲解分析:“我”对“理想”故乡的憧憬,实际上也是“我”对“新生活”的向往。课文中提到了三种生活,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三种生活以及“新生活”的理解。

3.请学生就各自文中疑问处自由发问,师生共同探讨。

1.针对小说主题的三种不同说法:“隔膜说”、“农民问题说”、“批判辛亥革命说”进行讨论。

2.结合之前有关小说主题的讨论,理解闰土“辛苦麻木”的生活、杨二嫂“辛苦恣睢”的生活、“我”“辛苦展转”的生活以及“新生活”。

3.阅读文章,提出问题,积极探讨。

本课总结

这篇作品具有“悠长的忧,悠长的美”,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主题、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学生应懂得:欣赏小说,关键是了解小说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既要使学生懂得作品的基本内涵,又要保护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板书设计

故 乡

鲁迅

回忆中的故乡

↓ /杨二嫂

故乡的景色一变一故乡的人 |闰土

(对比的手法) “我”

现实的故乡

理想的故乡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这篇作品的主题具有多种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从分析人物形象人手,在形象的对照中分析人物形象,进而层层揭示出作品的主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有据即可。这是文章教学的关键和突破点,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掌握品读人物的方法以及懂得分析人物各种行为表现的深层原因的途径,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迁移运用。

教学探讨与反恩

培养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指导思想,教师教学中通过文章的教学,不仅应指导学生理解本篇作品的主题内涵、人物形象等,还应使学生学会品读人物的方法,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另外,小说教学首先是要唤起学生对作品情感上的认同、共鸣,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作品的情感氛围。

补充资料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转而进行文艺创作。1918年5月,他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设后,他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一生创作颇丰,小说、散文、散文诗、杂文等各种文学样式都有作品问世,且成就极高,现有《鲁迅全集》出版。鲁迅的一生,为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一面旗帜,极具号召力和凝聚力,是青年精神上的导师,也是一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以关系英语词汇 3
如何写出英语作文得分的“亮点”1
考英语作文精彩短语150条 4
注留守儿童
典英文谚语30句 (上)
考英语作文精彩短语150条 3
子学院简介
如何写出英语作文得分的“亮点”2
考英语作文精彩短语150条 2
王爷上天的日子
爱国电影台词英语译句
稿启事
爱国电影台词英语翻译
索马里海盗
典英文谚语30句 (下)
建筑项目总工程师工作总结
工民建专业助理工程师工作总结
项目部土建工程师转正申请
工程造价员转正申请报告
总工办2011年的个人总结
甲方工程师年度总结报告
建筑工程助理工程师工作总结
2011年度工程部经理个人述职报告
土建助理工程师工作总结报告
工程项目经理述职报告
技术总工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主任工程师转正申请书
建筑工程技术总工年度总结报告
建筑工程师年终个人总结
土建高级工程师年度总结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考点练兵2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随堂练习 巩固篇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知识点精析
《月球之谜》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月球之谜》 考点练兵1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范文习作
《月球之谜》 第二讲义
《月球之谜》 考点练兵2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考点练兵1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教师语录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随堂练习 提高篇
《月球之谜》 范文习作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趣闻故事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重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