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8-14
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四课 《流动的画》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小诗既充满了款款深情,又蕴藏着浓浓情趣。它文质兼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学生的口味。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识字12个。
2.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美丽河山,并且能够以实际行动爱护她的情感。在当前情况下跟上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在火车上你们都看到过什么?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登上火车,去看一幅流动的画。(板书课题)(生发言)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把预习中画出的生字读一读,看看都认识了没有。(自由读课文)
2.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三、自主识字实践
1.请同学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学生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并交流)
2.(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观察这排字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说哪一个就说哪一个。(观察思考后,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识字方法来记住这些字的。)
(2)这里有两个难字:“梭”“橘”,谁能想出记住它的办法?(出示课件,并谈认识两个字的方法。)
(3)出示课件,认识“忽”“弄”,前面我们认识的那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注意“弄”字的读音。(指名读)
3.巩固识字。(游戏法检测)
看!现在开来了一列火车,满载着我们今天刚刚认识的生字朋友,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读对了,小火车就会继续前进。(指名读词语)
四、学习课文
第一小节:
1.创设情境读课文。请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火车就要开了,让我们坐上这列火车,一起去看这幅流动的画,你都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是怎样的?(学生听火车开的声音,然后自由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学生回答所看到的车窗外的景色。)
2.让我们透过车窗来看看这幅流动的画,(出示课件)你看了这幅流动的画,你觉得怎么样,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看图,想像并回答。)
3.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读读书中对这一幅流动的画的描写。(自己在小组里练读并指名读)
4.出示对比句子,请学生读,说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学生自由读)
5.发散思维:火车在不断地前进,它又到了哪里,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想像后回答)
第二小节:(出示课件)
1.看图谈感受。面对这样一幅幅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做,文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学生谈感受,看图说意思。
2.读课文第二小节,思考:你认为这是个怎样的娃娃?为什么?
读句子:“窗外是祖国的画,千万不要弄脏它!”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你知道不能弄脏它的原因了吗?板书:爱(看课件,指名读、齐读。)
3.看到他如此热爱祖国的美景,妈妈是怎么做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4.国庆节就要到了,你也可能跟随父母坐上火车去外地旅游,你会怎么做呢?(结合实际,自由发言。)
五、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读。
2.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
3.结束语:
今天我们登上火车去看了一幅流动的画,祖国的山山水水这么美,我们都要用我们的行动去热爱她,保护她,只有那样,我们的祖国才会更美丽。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纸片上的字
- 小象比赛
- 未来的衣服
- 我当小老师
- 会背书包的机器人
- 不懂礼貌的小熊猫咪咪
- 我的好兄弟
- 童年
- 我的弟弟
- 我的第一个朋友
- 夏
- 小白兔采蘑菇
- 我的朋友
- 我的弟弟
- 梦
-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研究
- 关于“孝”与“无后”的辨析
- 和谐管理的传统文化视阈
- 闽东传统民居的地理经济选择及文化内涵
- 维吾尔族传统生态伦理内容解读
- 论川端康成对日本传统审美意识的传承
- 中国传统调解制度的现代转型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死亡观及其现代意义
- 中国的“毛泽东热”研究
- 浅谈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及影响
- 创造性的转化与融合
- 对目前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中传统文化的思考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统文化底蕴研究
- 试论刘勰“通变”与叶燮“正变”的可比性
-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
- 《荷花》的教学设计
- 《荷花》教学实录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 《新型玻璃》的一种教法
-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蜜蜂引路》教学实录片断
- 《月光曲》第二课时
-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 《桂花雨》教学设计
- 《画杨桃》教学设计
-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