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31

白杨礼赞

[教学目的 ]

1、 理解象征手法。

2、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3、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

4、掌握生字和常用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 ]

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学课时] 两教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播放歌曲《小白杨》。

2、茅盾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白杨的文章。板书:白杨。这篇文章对白杨树充满什么感情?(赞美)请你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

明确: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从“那”到“这”,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这说明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的感情。

4、崇敬和赞美,就叫做礼赞。(板书:礼赞)这篇课文就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赞美和崇敬的感情。

二、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疏通阅读障碍。

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恹恹欲睡yānyān)

虬枝(qiú) 婆娑(suō) 秀颀(qí)

三.初步感知课文。

1、自主学习:把课文默读一遍,并思考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你凭什么知道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

明确:如“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人。)

又如“难道你就觉得他只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第一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是“你不应该觉得他只是树。”那么是什么呢?)

2、趁机让学生读这几个句子。

这里连用了四个反问句组成了一组排比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含意隽永,发人深思。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3、看来,作者写这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借赞美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农民的崇敬和赞美,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农民呢?(学生可能会回答这样能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

4、补充课文的背景。

《》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5、学习象征手法。

《白杨树赞》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例如本文作者把对北方农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这种描述是贯串全篇的。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征手法。

四.总结

作者到底是怎样对白杨进行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的呢,我们下堂课再来深入地研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

1. 抄写生字和常用词语。

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听写生字。

2. 复习象征手法。

二.研读课文。

1.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本文是借赞美白杨树来赞美北方农民的,作者到底是怎样把它们联系起来的呢?

明确:表面上是写树,其实处处在写人。

2. 找出写白杨树的段落。(5-8段)说说这几段是写什么的?

明确:5-6段是写白杨树的形象和气质。7-8段是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 学生自读,要求用“圈点法”画出有关描绘白杨树外部形态和内在气质的重要词语。由这些词语你联想到什么?

明确: 总的形象:力争上游

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外部形态 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

叶:片片向上(进取)

皮:光滑淡青色(质朴)

参天耸立

内在气质:倔强挺立

不折不挠

小结: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文章的第6自然段,再次抒发了这种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4.指名学生朗读第7自然段,讨论:

(l)本段可分几个层次?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要求学生划出重点词语)?采用什么手法?

作者先虚写一笔,用否定句式暂退一步:白杨“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由于审美观点不同,承认白杨“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抑。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性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扬”。这是第一层次。

用烘托、对比手法赞美了白杨树。

(2)文章如何展开联想,由树及人?四个排比反问句是怎样逐句加深的?

第二层,作者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并深化,发人深思。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那么,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就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

5.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思考讨论:这段赞美白杨树和第1、4、6、8自然段有什么不同?

教师归纳:作者直接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联系起来,总结了它们的相似之处:一是“极普通,不被人重视”,二是“有极强的生命力”。用一递进关系的复句阐述了赞美白杨树的原因。 在这段文字里,作者改用肯定的句式,正面论述,更加鲜明地强调白杨的象征意义。

6.刚才我们讨论的都是写白杨树的,但文章的第二段似乎不是写白杨树的,这一段写什么呢?它与白杨树有关系吗?明确:这一段是描绘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它是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7.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西北高原的?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黄土高原?

明确:作者先从三个方面来描绘:色彩——“黄绿错综”;幅员——“无边无垠”;地势——“坦荡如砥”。作者之所以要着意描写黄土高原是为了给白杨树的出现设好背景,不平凡的环境培育了不平凡的白杨树,描写黄土高原有烘托白杨树的作用。

8.作者最后为什么又写楠木,目的何在?

明确:讲解:茅盾同志回答说:“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 结尾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呼应篇首。

9.了解本文多种抒情方式。

三、课堂小结:

1.课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使得文章的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 散文中记叙、描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抒情、议论是记叙、描写的深化。

四、布置作业 。

1、完成课堂目标检测。

2、完成课后练习。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特殊的考试读后感
我们冒雨春游去
欢乐的雨中春游
我的爸爸
春游乐
小闹钟
我最喜欢的老师
可爱的小猫
我的妈妈
难忘的“教室春游”
特殊的春游
夸夸我们的闫老师
可怜的小狗
春游
我家的菜园子
乡镇学校完小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规划
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划
学雷锋活动月方案
电梯事故故障紧急救援预案
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思路
大班三八妇女节题活动:我为妈妈送健康
市就业局就业再就业工作思路
文化局工作思路
关于发展我县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的建议案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500字左右高中
残联工作思路
老干部工作思路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中国石化企业文化发展规划
社区学雷锋活动计划
梁光烈与韩国国防部长官会谈 发表联合公报
野生盾叶薯蓣生物学特性及人工栽培要点研究
计算机理论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如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远古时光中的生物
计算机理论浅谈电子仿真在电子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导学”六环节教学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
生物教学中藻类种类及其意义
时间生物学与体育活动的研究进展
计算机理论探析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
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儒道伦理思想与构建当代企业生态伦理
计算机理论如何上好计算机的实践课
计算机理论试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浅析初高中生物学教学的衔接
在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感恩
《与朱元思书》写作特色
《春酒》整体感知
《春酒》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古今异义
《与朱元思书》疑难解析
《与朱元思书》课文背景知识
绿叶对根的情意──领悟《春酒》的意蕴
《春酒》教学设计1
一方心灵的“理想国”──《春酒》赏析与教学创新设计
《与朱元思书》翻译及点评
《春酒》教学建议
《春酒》写作特色
琦君散文的特点
《与朱元思书》问题探究
《春酒》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