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的空中楼阁》的作者李乐薇在这篇散文中,匠心独运,以诗化的语言刻意追求作品中的绘画美、色彩美、动态美以及意境美,将自己的生活情趣和小屋四周的景物完美地融于一体。创造出“”的优美、深邃的艺术境界,让读者身临其境,留连忘返。

一、构图美。

作者的切入角从“山”入笔。用“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的熨帖比喻,将自己居住的小屋位置放在一个大背景中,加以衬托,使“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既清新、自然,又浑然天成。这一整体画面,犹如妙笔丹青取景画图时,用粗线条大笔勾勒山和小屋的轮廓风貌。接着,勾画近处局部:描绘“树”与小屋的关系,突出“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是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再接着,作者变换仰视觉度,将取景框推向空中,左顾----“山外青山”,右盼----“绿野阡陌”,还有那围墙外似云似霞的“云雾”和姹紫嫣红的“花朵”。整个画面远看背景:有山、有树、有花;仰视小屋“凌空而起,姿态翩然”;鸟瞰山下“万家灯火”,使小屋呈现出“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之美妙精彩。以上构图,层次明快亮丽,景致幽深雅静。读之,产生一种“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艺术审美愉悦感。

二、色彩美。

作者的调色版上始终将“绿”作为全文的主色调,在“绿”的渲染下,“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小屋那“蓝”的墙,“白”的窗和院内“红”的花便成了一幅明净的水彩画,这是晨曦微露后的景色,作者是用鲜亮的暖色调来表现的。至于入暮后,作者又多用冷色调,描写“夜幕深垂的晚上”,当“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时,小屋真的成了“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这是典雅的中国水墨画中的传神之笔。让人自然联想起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的美妙景象。多么宁静、温馨、平和、隽永,读之,又使人产生安详、愉悦的审美快感。

三、动态美。

作者将静态的小屋富于灵动之美,表现在三个方面:1、以动喻静。例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四个比喻,角度各异海面飘过风帆,蓝天掠过飞雁,以动喻静,以大衬小,赋予小屋灵性给生活以欢乐。又如:“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像鸟一样憩于枝头,这是远观小屋全貌,它位于高山之颠,神韵逼肖,充满活力。2、以动写动。例如:“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以树的“动”反衬小屋的“静”,以树的“大”,反衬小屋的“小”。其构图别致正如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一书中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起脉则远矣。”这就是画家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廓渲染衬托,使其艺术形象鲜明突出的一种艺术手法----烘托法。可见,作者写小屋用“树”反衬、用“绿”等衬托,正是调动了此“烘云托月”之法。3、动静搭配。例如:“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子;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自由!”两个新颖独特的比喻的运用,从不同角度,不同感觉上,写出了小屋在树与树之间那轻灵自由,翩然若舞的姿态。正如培更根所说:“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彩的美,而雅秀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

四、意境美。

本文的主要体现在“托物言志”上:1、“人的物化”和“物的人化”。例如:“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有风度。”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含蓄”和“风度”,把小屋写得像人一样有生命,有气度,从中寄托了对小屋的赞美与热爱,也暗含着作者人格的尊严。又如:“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这里运用暗喻,将大自然比成一幅巨画,意境阔大,又水到渠成,暗含了一种回归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博大胸怀。2、“有形”和“无形”,组成作者心中理想的美景。“有形”的是小屋、围墙、以及山、树等景物,它们互相点缀,相生相依,山是小屋的背景,小屋的出现则“点破了山的寂寞”给山川美景带来“生气”的情调;树是小屋的背景,也是小屋的点缀,使小屋“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显得“轻灵而自由”。而“无形的围墙”指浩缈无际的天空,小院中的花草就像天空中的云霞,五彩缤纷,绚烂美丽。更显出小屋的美好以及作者对它的深情。“有形”与“无形”的描写与想象,传达出作者心灵自由,襟怀开阔,胸无尘滓,而且爱屋情笃的志向和情趣。

五、语言美。

1、化用诗句。作者经意于不经意之中将古诗词化为自己的文中。如描写夜幕深垂的夜晚,灯火朦胧处的“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这里很巧妙地化用秦观《踏莎行》里的诗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园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作者为我所用,没有了秦观意境的凄婉,有的是文笔清丽、平和的诱人之感。2、讲究对称。文中多处使用对称的句式。例如:“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左顾有山外青山,右顾有绿野纤陌。”、“山也虚无,树也飘缈”、“论‘领土’,只有有限的一点……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这些对称的句式,不仅强化了语言的节奏感,而且恰当地表现了事物的差别,或者精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感觉和情趣。总之,作者在这篇美文中大量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更是它的艺术魅力所在。一个个生动贴切的比喻,不但描摹出“我的空中楼阁”的自然之趣,而且具有梦一般的境界,这是因为作者心爱的小屋犹如虚无缥缈的梦境那般美好,正是寄托了作者理想生活中的境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爸爸
我家的“修理工”――爸爸
最好学的人
我的妈妈
狡猾的老妈
如果没有您
你说她对我好不好啊?
我的好朋友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我的理想
祭奠我的十六岁
我靠,这是我么?
一个乞丐
我的好朋友
江湖四大美女
黑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杉木速生优良无性系选择研究
新形势下企业信访稳定工作刍议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抗旱造林关键技术
凤阳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安徽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初探
巨尾桉造林营养液浸苗试验
佛子岭镇发展林业旅游现状、措施及对策建议
浅谈盆景创作的传统与创新
基于GIS与RS的铜陵县森林资源结构分析
将明朗与欢乐传递
伴能增效剂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浅析幽默话语的特性
浅析杨树的抚育管理
浅谈森林经营中的调查设计
《邓稼先》教学设计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学设计6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4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3
《邓稼先》教学设计5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14
《黄河颂》教学设计11
《木兰诗》教学设计9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13
《黄河颂》教学设计——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文多媒教学
《木兰诗》教学设计7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2
《黄河颂》教学设计9
《黄河颂》教学设计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