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七颗钻石》教案8

《七颗钻石》教案8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七颗钻石》教案8

《七颗钻石》教学过程

导语 设计。

同学们,在晴朗的夜晚,我们仰望星空,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象七颗钻石,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北方。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出示音象资料]。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颗星星是怎么来的吗?让我们打开课本,读一读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让它来回答你吧!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的影响。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2)<<少年>>(1854)<<青年>>(1857)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年――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体特色的鸿篇巨制,

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最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的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非常关心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他亲自撰写了《启蒙读本》[1871——1872]旨在教育俄国“整整两代孩子”,这部书共包括373篇作品,其中有很多经过改编的民间故事。语言简洁.生动.明确,富有艺术性。课文《七颗钻石》就是其中一篇。

简介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幻想现象.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以赋与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研讨课文

让学生欣赏音像资料,带学生走入童话世界。

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内容

(大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几次让水)

2.小姑娘的爱心又几次表现?她的水罐又神奇在那里?(第一次:“夜里”,为她母亲去找水,“累得到在地上睡着了”第二次:自己也非常渴,真想自己喝个够,但想到妈妈就不喝了,赶紧跑到家去;第三次:自己舍不得喝水,却到了一点点水给小狗;第四次:再也忍不住了,正想喝水的时候,却又将水让给了素不相实的过路人。(小姑娘水罐的神奇请参阅“探究.练习”一的参考答案)

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颂什么?(人与人之间的爱心)

五小结本课内容

六课堂训练

发挥现象:如果没有爱,世界将会怎么样?

文中的小姑娘在极度焦渴时,还能将水让给一个素不相话的过路人。假如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体会小姑娘的可贵精神。

完成“探究.练习”一.二三。

八迁移训练

注意家乡的自然.人文景观,模仿课文,写一篇童话。

板书设计

爱心

干旱——-----------——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可爱妹妹
喷水机-杜江铭
勤奋学习的表弟
他真是一个热心的人
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的妈妈
写给我的“宝贝妈”
我的外公
我可怜的爸爸
糖葫芦的味道-------是酸也是甜心酸意更浓
感动
马虎的哥哥
开强的小秘密
我和爸爸
新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析
论经济学的文化本位与中国经济学的建构
新经济环境下传统企业库存管理优化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会计问题分析
神经经济学——经济学领域的“新大陆”
演化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超越及其理论框架的形成
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浅谈新经济时代的理财理念探析
新经济时代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
谈在新经济时代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浅要比较分析
自然价值与新经济学自然价值与新经济学
当代激进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
谈新经济与传统产业升级的关系
新经济概念类计算题解法探析
《卢沟桥烽火》教案之一
《烟台的海》课堂教学实录
《烟台的海》说课材料
《烟台的海》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从卢沟桥烽火想到参拜靖国神社
“七·七”事变肇事者的下场
《卢沟桥烽火》说课材料
《烟台的海》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烟台的海》教案之三
《长江之歌》教案之四
《卢沟桥烽火》教案之二
《烟台的海》课堂教学反思
《三亚落日》教案之五
《烟台的海》教学设想
《烟台的海》课堂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