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最后一课》一线串珠式教案设计及评析
设计简述
这是《最后一课》的第一个教时。学生已经预读过课文,了解过课文故事的背景。
第一个教学环节:阅读,思考。 (l5分钟)
思考题: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要求:阅读全文。综合课文内容,根据思考题表达见解。自读课文15分钟,并拟出发言要点。
学生活动
第二个教学环节:讨论,朗读。(30分钟)
1.学生发言,认为韩麦尔先生:
①是一个可怜的人
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
③是一个严厉的人
④是一个普通的人
⑤是一个温和而严肃的人
⑥是一个有勇气的人
⑦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
⑧是一个爱国的人
⑨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2.教师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
①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
②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
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①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
镇上的一个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
②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
最后一次上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一动不动地瞪着眼睛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说不下去。教了一节课又一节课……
③韩麦尔先生是一个爱国者:
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自责及对阿尔萨斯人直率批评。赞美法语。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恨不得把知识全教给我们。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课文七处点到韩麦尔先生的爱国)
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③种“见解”。结合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高潮。
3.讨论,点拨:
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正因为普通,韩麦尔才能够代表千千万万的法国人,他那热烈而深沉的爱国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国民族的共同心声……
评 析
作为中小学教材,《最后一课》在我国已有超过大半个世纪的历史。
它的教学内涵,实在是太丰富了。
于是像许多名篇一样,在设计教案时往往让人翻来覆去,颇费踌躇。
但此教例很有个性特色。
切入的角度好。教师扣住作品“一点两线”(“最后一课”的激情点和两个人物的思想发展线)这一艺术构思,开课便切入到一个主要人物身上,一线以串珠,相当成功地拎起了一连串的教学内容。
讲析的角度好。教师变逐段讲析为选点突破,将选点突破设计成多角度透视,通过“韩爱尔”这个点,不仅立体地多侧面地透视到人物的方方面面,还透视到课文的人物塑造艺术、结构艺术、主题表达艺术。这是又一个角度的“一线以串珠”。
控制的角度好。教师设计的线条明晰,引导学生从三个侧面讨论人物形象,对初一的孩子们来说,这叫适度。从教师把握的讨论内容看,具有相当的精度,从教学过程 看,内容丰富,有着较大的浓度。整个教例显得丰满、流畅,对“韩麦尔”的讨论联结着每一个教学步骤 ,这也是“一线以串珠”。
从此教例看来,名篇教学的最佳意境似乎应该是:在明快单纯的教学视点中激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妈妈
- 我的奥数老师
- 假如我是老师
- 心灵手巧的妈妈
- 爱鼓励人的妈妈
- 我的爸爸
- 我的老师
- 这就是我
- 幼儿园的同学
- 爱唠叨的妈妈
- 我
- 我的妈妈
- 罗老师的眼睛
- 我的表弟
- 我的妈妈
- 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的发展新趋势及对策(1)论文
- 中国出口:在结构调整中寻求突破(1)论文
- 浅析国际外贸业务中普遍存的问题(1)论文
- 外贸经济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影响(1)论文
- 浅谈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1)论文
-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之比较(1)论文
- 对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联性研究(1)论文
- 中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分析及国际比较(1)论文
- 欧美反规避贸易救济模式及启示(1)论文
- 比较优势以及比较劣势与战略路径的联系与区别(1)论文
- 国际产业结构的趋同与贸易摩擦的博弈分析(1)论文
- 亚洲中的台湾与冲绳经济的关系论文
- 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及我们的政策重点(1)论文
- 关于河南省外贸依存度的若干问题(1)论文
- 绿色贸易壁垒形成机制分析.(1)论文
- 《论语》十则 教案示例
- 初中 九年级《我的叔叔于勒》第一课时
- 再别康桥教案设计
- 我的信念 教学设计
- 语文第五课《故乡》三课时
- 《打电话》教学设计
- 理想 教案设计示例
- 〈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1)
- 〈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2)
- 高一〈我有一个梦想 〉教学设计示例
-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3)
- 《桥之美》教学教案设计
- 《说“屏”》教案设计
- 人生寓言(节选)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