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散步》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
二、初读课文
1.快速默读
(1)扫除字词障碍
(2)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3)齐声朗读课文
2.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劝母亲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决定委屈儿子;
(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
三、再读探究
1.赏读一些美句(要求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品读一组奇字(体会它们的巧妙、精练)
——“分歧”、“决定”(大词小用,透露作者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挺”、“熬”(流露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3.品读一个精段(最后一段)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象征着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4.感悟一种亲情
两个假设:第一,如果把老母亲冷落在家里,就带着妻子、孩子去散步,那会怎样?第二,母亲在走大路,独生子要走小路,如果“我”顺从了独生子那会怎样?
——体味: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这个人怎么样?
——妻子的性情怎么样?
——母亲的性情怎么样?
——儿子的性情怎么样?
从中也可看出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多么幸福。
5.学习一种妙思
(1)本文寓理于事,一滴水见太阳,有情节,强调可读性;
(2)这篇文章以《散步》为题好不好?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小组为单位讨论;标题拟好后,小组互相交流、评判,不求统一,鼓励创新)
四、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散步》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所附《三代》,你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好。)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是孝顺第一,《三代》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发现宽容学会宽容
- 只要不泄气,你就是成功者
- 未来的房子
- 我和妈妈比童年
- 端午品粽子
- 我想要的机器人
- 端午节
- 中国最大的红子岛
- 做事拖拉的我
- 我的生日
- 猫捉老鼠
- 20年之后的我
- 我的科幻学校
- 动物买电扇
- 吃粽子
- 中国传统文化与调解的契合
- 完善我国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我见刑法论文(1)
- 从传统文化角度透视中小企业管理现象
- 预防职务犯罪要加强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刑法论文(1)
- 坚守传统文化精神
- 明清家具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 我国缓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刑法论文(1)
- 传统文化下的晋商雕刻艺术研究
- 传统文化与旅游
- 现代科学研究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 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的思考
- 高中语文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关性研究
- 从传统文化角度透视中小企业管理现象
- 计算机犯罪浅析刑法论文(1)
- 单位犯罪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刑法论文(1)
- 《母鸡》教学思考(推门课)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送教课) (第二课时)
- 《给予是快乐的》一文的教学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 《长城》教学设计
- 《长城》教学设计(送教课) (第一课时)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和思考
- 《颐和园》设计
- 《颐和园》教学设计(送教课)
-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 《颐和园》教学思考(推门课)
- 《母鸡》教学案例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设计
- 《母鸡》一课想到的
-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