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8
《背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表情达意的写法。
2、理解一些语句的含义,体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3、领会文中的父子之情,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设想
1、预习要求: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简况;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感情)。
2、教法与学法:在教学上,设想如下:以学生尝试阅读为主、(尝试分析结构、尝试品味
语言、尝试展开联想、尝试模拟表演等)老师组织交流,讨论并适时点拨。
3、教学时间:2课时
4、教具:投影仪、胶片、录音。
第一课时
要点:学习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征表情达意的写法,初步体会文章中的父子之情。
过程:
(一)激发感情,导入
新课
①请大家说出自己的生和父母的生日。
②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挚无私的。这种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子女对这种感情有的体会到了,有的体会不到;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后才体会到。老一辈这种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动并激励着一代一代年轻人。同学们想一想,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你是通过什么事体会到的?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还是隐含在父母的神气里?是通过某个动作流露的,还是通过某个身形体态表现的?鲁迅曾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而本文作者为什么只写父亲的背影。学习这篇课文时,同学们要弄清:这是父亲做什么时的背影?这“背影”体现了父亲对“我”的什么感情?文章写这“背影”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检查预习
1、抽若干人尝试朗读片断;若干人对投影的生字词上黑板注音释义。
2、指名简介朱自清。
(三)、指导朗读
1、听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进一步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
2、学生自读
3、学生展示朗读。
(四)、整体感知,尝试练习。
学习速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先独立思考,后相互交流讨论,最后教师点拨指导)
1、文中写了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写送别时的“背影”,表现了父子间的什么感情?(完成此题后,相机朗读第六、七段,加深体会感情)
2、每次背影出现,“我”都有什么感受?
3、文章题目是“背影”为什么还要写第二段、第三段?(以上内容可分步完成)
(五)、教师小结
如果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日常生产中,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背影。而这些背影都留给我们足够的想像空间。在朱自清的眼中,父亲的背影,凝聚着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深情,尤其是在当时家境惨淡、祸不单行的日子里,这种关爱更显可贵,也就更感动人心。
(六)、学生自我小结。(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七)、作业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朴实语言中的满腔深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采八角
- 童年的“发明梦”
- 我哭了
- 百宝匣
- 大姐姐
- 童年“顽”事
- 拜月
- 戏猫
- 叶老师,你真好!
- 尊敬的清洁工
- 我最希望成为一名吉他手
- “抠门”的妈妈
- 爸爸真好
- 日记
- 我的幸福
- 试论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 浅谈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学的研究
- 试析高校辅导员高学历化及其职业承诺研究
- 简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究
- 试析职业体验在高校职业指导中的运用
- 试析“引、疏、放”式师范生口语交际试讲模式探究
- 试析日美高校体育教育软实力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简论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 简析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 试析师生相互认知差异研究
- 试析高校共青团“四维一体”实践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建构
- 试论社会工作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 简论大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 简论地方院校对外汉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论当前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浅析
- 《与朱元思书》课文评点
- 《与朱元思书》文言句式
- 《与朱元思书》写作特色
- 《与朱元思书》词类活用
- 情景兼美,辞章俱佳──《与朱元思书》赏析
- 《与朱元思书》难句解析
- 《与朱元思书》词句品析
- 《与朱元思书》知识延伸
- 《与朱元思书》中心思想
- 《与朱元思书》结构分析
- 《与朱元思书》学法指引
- 《与朱元思书》写作特点
- 《与朱元思书》一词多义
- 《艺文类聚》介绍
- 《与朱元思书》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