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木兰诗

木兰诗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木兰诗

教学设想:

课型设计:讲读课

基于学生对木兰替父从军的了解,可对诗歌内容处理上简洁明快些,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诗歌内容。赏析诗歌的语言艺术,明确多种艺术写作手法。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诗歌主旨。

课时:2课时

教学进展:

导言: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她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民歌广为传唱。她的名字叫花木兰。现在我们就从这首流传于世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来感受一下“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吧!

1.文学常识: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民歌。它与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文学史上的“乐府双璧”。

2.字词注音:

鞍鞯(an jian),金柝(tuo),辔头(pei tou ),云鬓(bin)。

3.全班朗读全文。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事迹。

4.口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5.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段诗歌内容,力求文字简洁、工整,符合文意。

参考答案:

1. 木兰叹息

2. 替父从军

3. 整装出征

4. 十年征战

5. 荣归故里

6. 还身女儿

7. 难辨雌雄

6.木兰替父从军这篇诗歌,它所描写刻画的重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参考答案:

重点战前木兰备战、战后亲人相逢,而战争的过程、场面没有重点描写。万里征程和十年苦战则一笔带过,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此外,作者的兴趣并不在于表现战争,也不在于讴歌木兰驰骋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一戏剧性事件上。

7.从诗歌如此的详略安排上,概括出诗歌的主旨。

参考答案: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8.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铺排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反复手法: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夸张手法: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互文手法: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顶针手法: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9.作业 :

小作文:英雄花木兰,战场杀敌寇。(仿民歌形式,可适当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续写木兰在战场上是如何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

字数:100-150字。

背诵《木兰诗》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记一次辩论会
记一次辩论会
父母的爱
记一次辩论会
记一次辩论会
开卷有益
记一次辩论会
父母的爱
记一次辩论会
记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会
记一次辩论会
父母的爱
父母的爱
记一次辩论会
父母的爱
试论河北省县域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
简析东方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审视与现实思考
我国民营企业营销国际化问题与策略
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语言学名词
分析市场营销学项目教学法
完善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浅议
论身份建构的语言学分析方法
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特点再认识
关于瞿秋白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传播与理解
“语言学概论”网络课程建设研究
中国艺术与中国哲学
科学发展观: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的展示与启迪
超越主体论文艺学—新整体论文艺学论纲
以能力为中心的校内特色营销实训探讨
《乌鸦喝水》趣闻故事:乌鸦本是吉祥鸟
《司马光》重点字词的意思
《司马光》重点问题探究
《司马光》随堂练习:巩固篇
《司马光》相关资料
《司马光》重点字词梳理
《乌鸦喝水》训练素材
《司马光》整体阅读感知
《司马光》老师语录
《乌鸦喝水》范文习作:童年趣事
《乌鸦喝水》美文欣赏:冬阳 童年 骆驼队
《司马光》考点练兵(一)
《司马光》考点练兵(二)
《乌鸦喝水》美文欣赏:狐狸与乌鸦
《司马光》随堂练习:提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