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 一年级 教案 教学设计
翻新时间:2015-12-14
登鹳雀楼 一年级 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登、鹳、雀、依”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
2.(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
二、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1.自由读,画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
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理解诗句意思。
1.自由读古诗,读后想想:
(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小组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3.质疑、解疑,重点理解:
目:看。欲:想要。穷:尽。
4.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同桌互背。
4.情境体验:把自己装扮成诗人,看图吟诵古诗。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重点指导:
入:与“人”的区别。
穷:部首是“穴”(穴宝盖)
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孝顺的小林
- 我的理想
- 那是美丽的银河吗
- 动手做做看
- 采水珠
- 我家的圣女果
- 今天,我真开心
- 小刺猬
- 巨大的铅笔
- 今天我真高兴
- 我和小鸭子
- 有趣的英语课
- 春天
- 做游戏,庆“六一”
- 放风筝
- 俄太平洋舰队将参加2场大型国际军演等
- 把训练场上的“水分”挤干
- “印太”地缘政治概念视角下的美印防务关系
- 硝烟弥漫中的毕业大考
- 伊朗“苏马尔”新型远程巡航导弹浅析
- 临近空间飞艇与防空识别区隐身飞机探测
- 国外海军航空装备近期发展动向探析
- 实战之练:韩美空军“最强雷霆”联合空战演习透视
- 连续攻防淬铁拳
- 韩国要建立文职采办学院
- 撒旦之血:浅析“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资金来源
- 在俄美夹缝中生存的日本
- EDG出席华谊ELLE之夜公益比赛
- 2030年前外军弹道导弹动力技术发展分析
- 规避公约,美国陆军提出网络化子弹药设想
- 怎样对待学生的不足与失误?
- 留级过时了吗?
- 逆反思维的培养是创新的脚
- 掌声教案八教学案例反思
- 新课程对教师的期待
- 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读书识字
- 语文园地七-精品教案
- 在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上的发言
- 29掌声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 召开学生家长会的几点做法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三(B)教学案例反思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教学案例反思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字字谜教学案例反思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二教学案例反思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三(A)教学案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