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 一年级 教案 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 一年级 教案 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4

登鹳雀楼 一年级 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登、鹳、雀、依”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

2.(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

二、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1.自由读,画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

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理解诗句意思。

1.自由读古诗,读后想想:

(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小组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3.质疑、解疑,重点理解:

目:看。欲:想要。穷:尽。

4.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同桌互背。

4.情境体验:把自己装扮成诗人,看图吟诵古诗。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重点指导:

入:与“人”的区别。

穷:部首是“穴”(穴宝盖)

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捉蝴蝶
满洲里游记
下雨了
爬南山
未来的月亮
做冰沙
小鱼也会想朋友
电视
我的“奥比岛”
开学了
暑假的收获
游上海科技馆
糖果雨
我爱秋天
小闹钟
教师入党申请书范文
入党申请书范例
宣传委员入团申请书范文
公务员入党思想汇报范文
怎样写入团申请书?
入团的条件是什么?
入团申请书格式
入党申请书下载
初三学生入团申请书
普通中学生入团申请书例文
高中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例文
初一入团申请书范文
新教师入党申请书例文
如何填写《入团志愿书》?
易传媒实现“以人为本”的互联网广告
CIBN互联网电视与加拿大新动力传媒战略合作
互联网传媒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视频网站人才=传媒人才+互联网人才
论新兴网络传播媒介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从十八大报告看新时期我国网络媒介发展策略
传媒转型中的互联网新特征与治理之道
高校校园网络传媒的教育功能审视与价值管理
浅谈网络传媒的影响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养方式研究
浅谈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
逢低关注节能环保、文化、传媒、移动互联网
与互联网共享新的传媒市场
青少年网络社交行为的媒介环境分析
网络媒介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再见了亲人》教学新探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五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六
《再见了,亲人》导读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一
《再见了,亲人》“主导——自学”式教案设计
选学课文1
9《再见了,亲人》
《狼牙山五壮士》写法引读教案设计
8《十里长街送总理》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三
选学课文2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二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四
27《蛇与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