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2
蚕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及对封建社会的痛恨。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回忆《悯农二首》,请学生分别背诵。
2、《悯农二首》写的是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收获了粮食,可是自己却得不到,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一诗是以从事纺织的劳动人民的口吻介绍了她们看到的场景,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投影列出学习步骤,学生自学。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二)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蚕 妇 昨 归 泪 遍 满 者 养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并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蚕:上面是“天”字,第一笔是横。
昨:部首是“日”字旁。注意与“作”区分。
满: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大三点水,小草字头)
养:第六笔是撇,不是竖。
妇:与“归”右半部分相同,最后一笔要封口。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养蚕的妇女。
归:回来。
满:全,整个。
遍:全。
者:……的人。(可以让学生联系“学者”、“使者”体会理解;再说说“遍身罗绮者”是指什么样的人呢?)
罗: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
绮:有文彩的丝织品。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昨日入城市:一个从事养蚕纺织劳动的妇人到集市上去了一趟,
归来泪满巾:回来后,泪水浸满了衣襟。
遍身罗绮者:那些穿着绫罗绸缎的人,
不是养蚕人:不是养蚕织布的劳动者。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朗读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泪:左窄右宽, 左右高低基本一样。
满:左窄右宽, 左右高低一样。
者:第三笔撇要长一些,盖住下面的“日”。
归:左窄右宽,左边高而长,第一笔是小竖。
“蚕、妇、昨、遍、养”让学生自己说说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抄写下面词语。
养蚕 昨日 归来 遍身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同学间相互评分,记录在书上。
附:板书设计:
2 (张俞)
难字: 昨 蚕 妇 满 养
归 茫 着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瞬思,感悟
- 人狗情悠悠
- 记一堂有趣的自然课
- 我在书中成长
- 小雷锋
- 演讲稿
- 假文盲的故事
- 妈妈
- 美是大家共同创造的
- 20年后的相聚
- 别开生面的水果拼盘
-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 我尝到了后悔的滋味
- 我的诚信哥哥
- 教师节的礼物
-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体会
- 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骤停抢救体会(附66例报告)
- 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
-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术前、术后访视的重要性
- 妊娠14周至20周利凡诺引产后胎盘滞留的处理
-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60例临床观察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胃轻瘫”20例
-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
- 儿童鼻塞与腺样体肥大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2例临床分析
- 无痛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30例疣状胃炎的临床观察
- 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应用(附42例报告)
- 胎死宫内的脐带因素临床病理分析
- B超诊断带器妊娠128例统计分析
- 自然流产的临床处理
- 《海燕》教学设计
- “高尔基”笔名的含义
- 关于高尔基的剧本《底层》
- 高尔基晚期思想的变化
- 高尔基的《海燕》是散文诗吗?
- 高尔基《海燕》破折号赏析
- 《海燕》的艺术特征
- 从中俄标点符号的差异,谈《海燕》中一个破折号的误释
- 也谈《海燕》的象征意象
- 重读高尔基《海燕》
- 《黎明的眼睛》鉴赏
- 列宁等苏联老一辈革命家评价《海燕》
- 高尔基的转变
- 关于《海燕》译文的一些问题
- 海燕简介